今天是2024年04月26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浙江诸暨市创新开展儿童主任赋能行动 提升基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水平

浙江诸暨市坚持精准关爱、长效服务,创新开展儿童主任网格化赋能行动,强化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数字平台建设,不断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2021年,该市全面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管理网格配备,在市、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层面共设立儿童督导员24名、儿童主任513名。

一、优化队伍,夯实力量撑稳“保护伞”

落实儿童主任职责,确保有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儿童关爱保护服务工作。一是人选择优,增强内生动力。在原镇乡(街道)儿童督导制度基础上,结合历届儿童主任工作表现及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原则,要求各镇乡(街道)再次择优确定儿童主任人选,通过村级讨论公示、镇级备案上报至市民政局,确定配备513名儿童主任,做好人员信息录入和建档立卡工作。二是培训储优,提升业务能力。创新培训方式,利用儿童主任探访场景设立线上教学、考试,协同公安、司法、教育等部门,培训重点围绕儿童主任履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家庭监护干预和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等内容。实施儿童主任定期轮训等制度,提高儿童主任走访核查、强制报告、政策资源链接、监护指导、心理辅导等实务操作技能水平。三是实践培优,激发项目活力。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服务项目,将儿童主任占项目志愿者达到一定比例做为协议必要条件,推动儿童主任在实践中锤炼能力,解决部分儿童主任服务报酬低、动力弱等问题。如2021年10月,通过“助联体”建设签约3个困境儿童帮扶项目,儿童主任参与人数占每个项目志愿者20%以上。2019至2020年,与越民生义工团等社会组织签约开展“每月游学”等困境儿童“牵头行动”。

二、阵地为基,靠实站点筑牢“避风港”

加强镇乡(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全力打造儿童主任工作主阵地。目前全市已建立未保站23个,率先在绍兴地区实现未保站全域覆盖。一是整合资源筑枢纽。整合辖区内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统筹考虑建站所涉人员、场地、经费等方面必备要素,将未保站打造为集“保护、服务、赋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阵地。探索“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服务模式,采取专职或兼职形式定岗明确责任。二是聚合标准建站点。按照“四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专门队伍、有管理制度、有服务开展)建设未保站,建立上下联动工作体系,并培育、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造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共同体,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未成年人提供相应服务。三是融合力量优服务。依托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指导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日常运作,村(居)民委员会设立专人专岗即儿童主任,与镇街未成年人保护站实现同向驱动,如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市、镇街、村社三级联动,及时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入户探访、救助帮扶、危机干预等服务1000余次。

三、数字赋能,做实平台织密“关爱网”

诸暨市“儿童主任探访”应用场景作为省民政厅“浙里护苗”应用试点子场景,于2022年4月在“浙政钉”上线试运行,实现儿童主任探访关爱工作智能化、精准化、长效化。一是任务网格化。按镇街、村社、网格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儿童主任探访工作职责范围,精细划分责任区和结对关爱对象,定期开展对在册758名困境儿童的入户探访工作,实现动态监测、及时预警、精准保障。落实疑似困境儿童排查机制,变被动审批为主动发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二是过程可视化。平台对应跟踪记录儿童主任探访全过程,通过手机定位、上传图片等方式,要求儿童主任、督导员做好服务记录,实现探访记录一人一档、全流程、可追溯。三是实效考核化。定期根据系统数据,对儿童主任进行探访实效考核,将线上学习考试与探访实效考评两部分考核结果,与儿童主任补贴或村委绩效奖挂钩,形成考核闭环,确保儿童主任探访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 强师计划,如何让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校园?
下一篇: 浙江湖州:校园开设多样化劳动实践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