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山东滨州市无棣县充分发挥领导小组作用 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创新发展

滨州市无棣县现有未成年人10.77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打造“护童飞翔·棣造未来”品牌,走出了一条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措施有力、关爱到位的未保之路,推动无棣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创新发展。

一、定位“一把手”事业,高位统筹建章立制

一是四级书记抓未保,高位统筹推进。以党的领导贯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全过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县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在各镇(街)、社区、村(居)三级全部成立本级未保工作领导小组,党政负责人对未保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今年以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研究未保工作5次,保障各部门单位之间统筹兼顾、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保障工作落实。今年以来,2次召开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采取可行性、具体性、针对性措施推进工作持续开展。将未保工作纳入综合考核、平安建设、文明创建内容。先后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职责分工》等文件,明确工作要点和任务清单,列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县财政投入7300万元、统筹各类资金1.2亿元,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纵横贯通。建立“123456+X”未保机制,构建纵向贯通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大未保格局。“一个平台互联”,设立智慧云平台,开通未保专线和“掌上未保”小程序,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执行一般报告和强制报告两种“两种报告制度”,解决诉求发现难、报告难。完善“三级组织体系”,建成高标准县级未保中心,镇街全部按照“五有”标准建成未保站,社区、村居全部设立未保关爱服务点。对孤困境儿童实行红黄蓝绿“四色风险”动态管理。建立“综合协调、动态监测、调查评估、应急处置、监护干预”“五项保障机制”,精准高效处置诉求。升级“六大保护”,营造温暖家庭、构筑和谐校园、构建有爱社会、打造清朗网络、政府兜底守护、提供法律后盾。引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多方力量参与”,开展关爱帮扶、法律援助、特困救助等活动320场次。

二、打造“1+N”品牌,凝聚各方织网布线

以全县“护童飞翔·棣造未来”总品牌为统领,以镇街、成员单位子品牌为支撑,打造“1+N”系列未保特色品牌。一是一个全县品牌,统领未保大局。打造“护童飞翔·棣造未来”品牌,聚全县之力呵护未成年人成长,保障未保事业长久持续发展。二是一部门一品牌,发挥部门作用。“蔷薇花开”品牌,县法院建立预防校园暴力法官工作站和心理驿站,设立“少年法庭”,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集体”。“检润青禾”品牌,县检察院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观护教育基地,开展个案会商帮扶36次。“幸福棣家”品牌,县妇联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公益托管等服务,创成全国最美家庭2个、省级文明家庭13个。“红色接班人”品牌,县教体局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红色阅读、学唱红色歌曲,创建红色校园、红色班级,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品牌,县关工委牵头构筑家校社“三位一体”普法教育格局,创建零犯罪学校、零犯罪社区、零犯罪村庄,无棣县被表彰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三是一镇街一品牌,覆盖保护末梢。埕口镇、信阳镇、碣石山镇等12个镇街分别打造了“埕心诚意·爱童护童”“信仰未来·阳光同行”“碣尽所能·石您幸福”等未保品牌,镇村未保工作各有特色、各具亮点、扎实推进。

三、创新“一揽子”工程,锚定需求解决难题

一是实现城乡校车全覆盖。着眼解决学生乘车难、安全无保障难题,在全国率先推行校车管理运营新模式,成为全国中小学校车运营六个试点县之一,9000余名中小学生坐上了安全放心校车,目前已安全运行12年。今年以来投资3000万元,购置更新校车112辆,校车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学生营业餐工程走在全国前列。着眼保障学生食品安全,采取政府补贴、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推行营养餐配送工程,覆盖全县31处中小学校,政府每年补贴200万元,惠及学生2.3万人,2.6万名农村小学生获享免费营养奶,荣膺“中国营养餐示范奖”。三是率先推行残疾儿童“康教托技”一体化服务。着眼提升残疾儿童服务保障水平,打造全国首家“康教托技”融合发展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有效率达到98%以上,经验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作为全国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典范、全省残疾人事业成功范例,入选中国残疾人蓝皮书。四是大力开展“零溺水”工程。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开展零溺水县、零溺水镇街、零溺水村庄创建活动,各村聘请防溺水专职巡查员,绘制防溺水地图,开展防溺水教育,做好孩子溺水防护。五是着力开展“筑梦扬帆”助学工程。设立500万元“筑梦扬帆”慈善信托平台,确立四类帮扶标准,连续6年对家庭困难大学生进行精准、兜底性帮扶,有效解决了贫困学子上学难问题。各级劳模累计捐资715万元,512名困难大学生得到及时救助。

上一篇: 小巷深深,“红马甲”温暖人心——新田县中山社区志愿服务队助力共建美好家园
下一篇: “小哥驿站”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