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安徽市“五项”改革构建社会救助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安徽池州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持续深化“一改两为”,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社会救助改革,打造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新格局。

改革社会救助申请方式,实现便民救助。出台《池州市推进社会救助“全程网办”和“市内通办”工作方案》,引导申请人直接通过手机“线上”提交救助申请及相关材料,由乡镇(街道)按规定程序完成申请受理、入户调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审核确认等工作后,将审核确认结果上传至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供申请人在线查询,实现社会救助办理数据“网上走”,申请人“不跑路”。同时,打破区域限制,市民可在市域范围内的常住地(取得居住证)乡镇(街道)提交救助申请,实现“市内通办”。今年以来共38人通过“全程网办”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范围。

改革社会救助发现方式,实现精准救助。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以村(社区)网络化管理为依托,在村(社区)建立由党组织书记、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村民组长)、志愿者组成的困难群众救助信息采集组,及时采集、上报遇困人员信息。在乡镇(街道)建立由分管民政负责同志为组长、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主动发现工作小组,负责核查、处理村(社区)上报的遇困人员信息。市、县(区)民政部门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数据动态更新、适时开展比对、及时调整政策。通过线上信息主动预警和线下人员主动发现,及时将符合条件人群按规定程序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及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有效提升救助精准度。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189人,实施临时救助221人。

改革社会救助服务方式,实现多元救助。出台《池州市社会救助方式“物质+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由各县区民政部门整合各类服务类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建立“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方式,为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孤儿等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卫生清洁、能力提升等服务,重点解决分散特困供养人员的照料护理难题,不断满足困难群体的多层次生活需求。同时,积极拓展机构照料服务、部门联动服务、“党建+救助”服务、社工志愿服务、邻里互助服务、慈善救济服务,实现社会救助多样化发展。改革推行后,已有2.9万困难群众直接受益。

改革救助资金筹集方式,实现高效救助。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推广建立“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互助社),采取社会捐赠、集体经济支持和政府补助等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救助资金,通过“救急难”互助社对接受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政府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仍有一定特殊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补充救助,对不符合政府救助条件但基本生活暂时陷入困境的低收入人口给予应急救助,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今年以来,全市建立互助社221个,筹集资金176.5万元,实施救助292人次、补充资金30余万元。

改革信访矛盾化解方式,实现平安救助。扎实做好社会救助信访化解工作,总结推广市社会救助信访化解“六心法”,通过“及时响应、热心对接,了解情况、细心核实,宣传政策、耐心处理,三级会商、真心帮助,一事一策、诚心化解,定期梳理、爱心回访”六个步骤,切实帮助信访群众解决问题,将信访矛盾把控在初期、化解在基层。一季度,全市社会救助领域信访量同比下降50%。

上一篇: 你我齐动手 扮靓青海湖
下一篇: 打造“助学+育才”公益资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