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打工前沿 | 善意涌动 一路生花

【打工前沿】

原标题:善意涌动 一路生花

吴迪

据媒体报道,近日,16年前怒江上的“溜索女孩”余燕恰再次引发人们关注。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就业,成为怒江州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

事情还要从2007年说起。那天,余燕恰穿着粉色上衣,背着书包独自溜索过江的一瞬间,恰好被正在当地采访的媒体记者拍到。这张照片引起轰动,一时间,许多人纷纷捐款助力修桥。2008年3月,村子里有了第一座爱心桥。走过这座桥的余燕恰被爱心人士带到北京游玩,第一次看到了怒江之外的世界。她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回报这些陌生人的善意。

从爱心桥走出怒江,学成又从这里返回家乡。这样一个“爱的轮回”令人动容。这便是善意和爱心的力量。

在余燕恰的身上,我们看到许多来自陌生人的爱心痕迹。比如,捐款建桥,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人接触外部世界的途径;爱心人士带她去看精彩的世界,并指出抵达路径唯有学习和奋斗……这些成长经历中的“标点符号”让她“原本漆黑的道路上多了一盏盏明灯”,也深深埋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在爱的浇灌下一路生花。

这种有关延续爱心的故事,也在更多地方书写着。眼下,已经有很多人和村庄,通过汇集而来的爱心与善款,不断改变着个体命运和山乡面貌。

从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苏明娟成长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到大凉山“悬崖村”精准脱贫、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再到厦门大学“这条小鱼在乎”奖学金20余年间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近2万名……在这些故事里,我们都看到了爱的种子在萌芽,希望在勃发,善意在涌动,而更“戳心”的是,这些爱意都有了回响——当教育条件、生活水准、就业环境不断变得更好,一些受惠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蓝图中。正如余燕恰所说:“成长路上,我遇到了太多为我‘打灯’的人,唯有不断努力,才能回馈这些善意。”

如今,当地用来过江的溜索已被桥梁取代,一条条平坦的马路修通,一栋栋漂亮的楼房建起。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一条窄窄的桥、一段短短的路,工程量或许并不大,但连接起山村接触世界的机会,铺就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向上蝶变之路,温暖很多人的世界。

看见善意的力量,让爱心循环起来,愿这些温暖又圆满的“续集”故事,再多一些。

上一篇: 贵阳一医院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义诊
下一篇: “六一”节大礼包:8年连续捐赠55.4万元给困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