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做好“加减乘除”法,上海长宁虹桥街道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近年来,长宁区虹桥街道以建立健全的“主动发现”工作机制为核心,汇聚多方合力,做好“加减乘除”工作法,持续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兜住兜牢“民生保障网”,真正做到聚焦群众关切、全过程精简、全方位提升,实现困难对象分层分类精细帮扶,以“行动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勤于做加法,同频共振,精准靶向发力

虹桥街道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积极作用,划分区域专人专管,依托“物质+服务+心理”多元陪伴式帮扶理念,构建“辖区单位+社会企业+爱心机构”多方参与的资源网络,同频共振,靶向发力,切实提升救助服务针对性、有效性。

街道一方面以“政策宣讲进社区 深入走访进家门”做法为切口,释放基层“新动能”,鼓励条线干部、党员骨干、志愿者、楼组长等,通过面对面沟通,一对一帮困,健全主动发现机制,助力惠民政策知晓率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一方面强化资源网络辅助力量,协调部门联动,为辖区困难家庭积极开展法律咨询、结对帮困、就医配药、微心愿认领等服务,分层分类救助,实现社区帮扶从单一行动向多元互动转变。

经过多轮走访排摸,目前辖区有“老养残”照护需求家庭58户,助医需求家庭49户,困难失无业对象82人记录在册并纳入动态监测。其中,已向43户家庭推荐照护服务,19户家庭达成日间照护需求,并帮助42户家庭成功申请送餐服务。

勇于做减法,精简流程,服务优化提档

为积极响应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街道在推进辖区救助对象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民政事项申请审核的痛点、堵点,紧扣程序、时限两个环节,将工作触角延伸至各个居民区救助站点,最大程度压缩办理审核时限,不断精简申请流程,优化审批程序,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率。

一方面,街道在办理程序上压减优化,将前期入户调查与申请审核在居民区同步推进,做到“一站式”受理,将传统“串联”工作“并联”开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街道秉持公开透明、快速响应的工作原则,落实基础材料“免于提交”,特殊材料“一次告知”,从而提高时效。截至目前,已有35人次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各类救助事务的申请办理。

善于做乘法,融合资源,途径拓展升级

街道以社区云2.0系统数据为基础,聚焦政策找人,将困难对象进行分类标签,通过综合帮扶系统信息录入,评估困境维度,精确匹配资源,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此外,街道还以自主研发的“综合管理系统”为辅助,定期比对信息、实时监测、分层管理,主动寻找潜在困难对象,应保尽保,拓宽救助对象范围。

截至目前,街道通过社区云平台梳理出885户有救助需求的困难家庭,其中,已在册并落实政策帮扶83户,非在册的637户均为政策边缘外或突发困境的其他困难家庭,也已通过资源匹配,实现分层分类救助。

虹桥街道社会救助工作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持续探索创新。今年8月,街道在“随申办”市民云虹桥街道旗舰店推出了全市首个线上救助服务模块——“予爱救助”,旨在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政策知晓率,拓展困难群众诉求及发现渠道,打通困难帮扶的“最后一公里”,助推形成统筹衔接、智慧便捷、兜底有力的多层次综合帮扶新局面。

自线上救助工作室成立以来,虹桥旗舰店“予爱救助”板块的浏览量已达1528人次,使用量达106人次。

敢于做除法,防微虑远,管理严格规范

在做除法方面,虹桥街道通过定期开展民政骨干培训会议,提升基层人员思想认识,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理念渗透实际工作中;深入开展阶段性自查自纠,引导干部作风转变、诚信履职,对于申请对象严准入、细核查,摒弃形式主义,杜绝应享未享、重复享受、违规享受等现象,推行救助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利用社区公告栏对服务对象进行长期公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上一篇: 扬帆再启航——攀枝花市社会工作促进会换届选举会议暨第二届会员大会圆满举行
下一篇: 上海市城乡社区治理表彰|先进风采展示——虹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