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贵州镇宁:规划主导产业“全局图” 牵好乡村振兴“牛鼻子”

近年来,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规划好精品水果、镇宁小黄姜、生态渔业、瓜蒌四大主导产业的“全局图”,牵好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不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阳春三月风花香,从春季开始,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客商们便聚集在镇宁,与镇宁相遇,开启甜蜜之旅。镇宁樱桃、镇宁蜂糖李、芒果、火龙果、百香果“五朵金花”轮番上场,让这场旅行入眼的是风景,入口的甘甜。

镇宁风景。 骆鹏飞摄

镇宁风景。骆鹏飞摄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大力发展以蜂糖李为主的“五朵金花”精品水果产业,以镇宁樱桃采摘旅游季、镇宁蜂糖李节等线下活动为载体,竭力打造农旅融合新模式,提升“五朵金花”精品水果的竞争“软实力”;以种植端提升、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组织推动等为抓手,严格把控精品水果的质量,提升“五朵金花”精品水果的竞争“硬实力”。

据镇宁蜂糖李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华海介绍,2023年,镇宁以推进蜂糖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种植资源、种植标准化、供应链、品牌渠道等方面整体发力,推进全产业链健康发展。围绕聚焦实现全国以内品牌价值第一,龙头企业实体运作、实现盈利,通过全力打造“密思你”产品品牌,统筹带动我们蜂糖李供应链端、市场端以及品牌端的协调发展。

产业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在镇宁自治县六马镇,曾经的贫困乡镇凭借镇宁蜂糖李产业,成为了贵州省首个“超十亿元小镇”;在镇宁自治县马厂镇茂良村,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凭借镇宁樱桃产业,成为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镇宁自治县良田镇坝草村,曾经贫瘠的荒山荒坡凭借火龙果产业,成为了老百姓的“金山银山”。截至目前,镇宁蜂糖李种植面积已达22万亩,镇宁樱桃种植面积达6.3万亩,火龙果种植面积达2.65万亩,芒果种植面积达2.7万亩,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8万亩。镇宁用“五朵金花”精品水果产业的“老气”,不断为乡村振兴提效力。

“五朵金花”皆画卷,翠绿姜田焕新景。在镇宁自治县丁旗街道姜农王元华家的姜地里,满是欢声笑语。村里其他的姜农们齐上阵,大家分工协作,起姜、去土、剪秆、分装,配合默契,迅速高效,忙得不亦乐乎。

镇宁丁旗街道桃源村姜农王元华介绍,2023年,他栽了2亩姜,可能收到1.5万斤,可以卖3万多块钱,村里头大部分都栽姜,一家帮一家收,就不用请工人了,减省了这笔费用。

3 、镇宁小黄姜丰收。 镇宁宣传部供图

镇宁小黄姜丰收。镇宁宣传部供图

作为全省最大的生姜种植产区,镇宁自治县近年来推行建基地、上规模、创品牌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2020年,“镇宁小黄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特色产业发展形势愈发强劲,在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镇宁自治县的姜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宁自治县的姜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业一气呵成,广大姜农紧密融入产业链中分享红利。2023年“镇宁小黄姜”种植面积达14.21万亩,产量近30万吨,带动2万余户姜农增收致富,在农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取得新成效。镇宁用小黄姜产业的“土气”,不断为乡村振兴添助力。

好山好水养出好鱼,冷水养出“热经济”。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做足“水”文章,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在江龙镇、本寨镇、简嘎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特色产业,有效增加群众收入,为乡村振兴、群众致富打开了一条新路子。

在位于镇宁自治县本寨镇的贵州锦润水产品有限责任公司70亩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工人们正穿着防水服在鱼塘中打捞,随着工人们利落的动作,一箱箱鲟鱼被送上运输车,根据客户需要,这些鱼将会被发往广东、广西、昆明等地,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基于镇宁良好的生态环境,镇宁冷水鱼特色养殖产业在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从基地建设、技术支撑、饲养规程、市场搭建等方面对群众进行全方位支持,许多群众在企业的带动下,加入了冷水鱼养殖的行列,通过生态养鱼实现稳步增收。镇宁用冷水鱼产业的“生气”,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本寨镇岩下村村民韦兴遥说:“我觉得对我们村民来说帮助很大,首先打开了我们的思路,让我们知道怎么发展产业,其次就是他来这里养鱼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他学习一些关于养鱼的知识,争取我们村民自己也能做上自己的产业,为自己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瓜蒌产业。镇宁宣传部供图

瓜蒌产业。镇宁宣传部供图

瓜蒌丰收,金果致富。近年来,镇宁自治县着力把瓜蒌产业作为全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全力推动瓜蒌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在镇宁自治县沙子乡弄染村的瓜蒌种植基地内,整齐的支架上瓜蒌藤蔓相互缠绕,一个个金灿灿的瓜蒌挂满枝头,瓜农们正穿梭其中忙碌采收,熟练地将一颗颗成熟的瓜蒌摘进背篓,再运到路边的货车旁,不一会儿,满满登登的瓜蒌就装满了车厢。

瓜蒌大丰收。王兴文摄

瓜蒌大丰收。王兴文摄

贵州优作惠农科技有限公司驾驶员罗昌彬说:“今天我来拉两趟,每趟能拉8吨,今天就拉16吨,我们厂里面有4个车,一个车拉两趟,一天也要拉50吨左右,拉回去要去皮,把皮拿去风干,瓜籽也拿去洗就拿去加工,就往外面发货了。”

小瓜蒌链起大产业,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镇宁自治县积极引进瓜蒌深加工技术,助推瓜蒌全产业链发展,让瓜蒌产业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3年,镇宁自治县瓜蒌种植面积已达5200亩,产量达0.8万吨,在瓜蒌栽种、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均由中国瓜蒌龙头企业安徽徽岳记全程保姆式进行技术跟踪指导。截至目前,全县瓜蒌产业产值已达0.24亿元,辐射带动募役镇、马厂镇、沙子乡等9个乡镇的农户增收致富。镇宁用瓜蒌产业的“朝气”,不断为乡村振兴聚合力。

近年来,镇宁自治县聚焦产业振兴,因地制宜,重点推动精品水果、小黄姜、生态渔业、瓜蒌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在稳规模、树品牌、强组织、延链条、抓保障、促增收上下功夫,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郭佳丽)

上一篇: 贵阳花溪:草莓“接二连三” 乡村振兴路广
下一篇: 仁怀: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工代赈”助力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