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3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山西永济爱情圣地——普救寺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位于永济市西12公里的峨嵋塬头,据史料记载,隋初已有,再往前还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院之所以名扬天下是因为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所写的《西厢记》发生在这里。剧以寺而生,寺因剧而名,普救寺也就随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向往和追慕的爱情圣地。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反复兴废。现在的普救寺是85年以后重新修复的,修复前仅存舍利塔、三眼佛洞、几通碑碣。景区于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修复的普救寺占地145亩,以布局分为东、中、西三道轴线,每个轴线一种建筑风格,西轴多为仿唐建筑,中轴为宋金形制,东轴为明清风格。您将要步入的山门就位于西轴线上。

(山门)为什么称作山门呢?因为寺院多建于山林,所以称作山门,又因为开有三门,因此又称作“三门”。中间为空门,意指进入佛门四大皆空,东为无相门,西为无作门,象征三解脱。这座山门属于单檐悬山顶式的仿明建筑,它的特点是出檐较浅,斗拱比例较小,屋面坡度比较大。

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我们这座山门有一幅奇特的对联,这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安徽人,1907-2000)先生的墨宝,上联是“普愿天下有情”,下联为“都成菩提眷属”。“菩提”本是觉悟的意思,为什么能与“有情”联系起来呢?想必您已经想到了,自从崔张爱情故事广泛流传以后,这座寺院便把佛教圣地和爱情圣地有机地溶为一体了。

步入山门,我们看到的台阶共设有108个。这在佛教中有两个说法:一种说法是讲人的一生要经历108个磨难,如果能够诚心地登完这108个台阶,便可以事事顺心,消灾接福了!另一种说法是由几个数字叠加而成的: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6侯,一年总有72侯;再加上一年的24节气,便是108。有兴趣的话,您可以数一数。台阶比较陡,请您注意安全,小心攀登。

沿石阶而上,我们面前这座飞檐翘角,气势雄伟的建筑即是大钟楼,这座钟楼全高17米,分上下两层,是一座重檐歇山式的仿唐建筑,整体风格庄重、朴实,出檐深远,斗拱比较大,柱子粗壮。清代时期的普救寺设有钟、鼓二楼。所熟悉的词语“晨钟暮鼓”即是指早晨击钟,以鼓应之,傍晚先击鼓,再以钟应之。这座钟楼是在修复出土的旧址上建造的,与《西厢记》书中描写的建筑格局基本吻合。

“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这幅对联是著名书法大师卫俊秀(襄汾人1909-2002)所撰写的,上联写景,气势磅礴,下联由钟声而引出浓郁的佛家味。悬匾“大钟楼”是我国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临汾洪洞人1904-1997)所书。您面前这口大钟铸于1994年,重达4吨,生铁铸成。《山西古迹志》记载,1940年时,在倾圮的钟楼里,寺内还有一口大宋宣和甲辰岁末(1124年)铸造的铁钟,钟高2.1米,重约万余斤。可惜后来毁于战争。钟声可以使人忘却烦恼,佛教的基本教义即是宣扬人生皆苦,劝导人们如何摆脱苦恼,达到理想中的涅磐境界。因此钟声被佛家认为是吉祥的声音,同时还可以起到报时、寺警的作用。

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的唐代贞元末年,前朝崔相国病逝,相国夫人携女儿崔莺莺及家眷回河北定州老家安葬,途经蒲州,道路受阻,暂住于普救寺避难,张生是河南洛阳才子,怀着凌云之志去京城长安应试,绕道蒲州来看望好友,又听说普救寺是则天娘娘功德院,盖造非凡,所以慕名前来游寺,却在塔下回廊巧遇莺莺,一见钟情,遂决定放弃功名,追求莺莺。如此说来,河北的莺莺与河南的张生于山西永济的普救寺邂逅,可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西厢记》的故事发生于普救寺,所以这里的每座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这座钟楼的第二层在当年“白马解围”一折戏中起到了“观阵台”的作用。现在请您登完最后的54个台阶,去参观二楼。二楼的吉祥鼓是用一整张水牛皮制作而成,直径两米二,是山西省的第二大鼓,第一大鼓在临汾的尧庙,直径三米一。击鼓的说法请看对联:“击一鼓接来八方财源,擂三声免去四季烦恼”。大家可以到下面感受一下。

《西厢记》中的莺莺小姐是一个秀色所孕、灵气所钟、真情所铸的绝色女子,当地守卫蒲津桥的叛将孙飞虎听闻莺莺长得如花似玉,便带领五千人马将寺院团团围住,扬言:“三天之内,若不交出小姐,必定一把火烧掉普救寺,僧俗寸斩不留”。老夫人迫于无奈,许下诺言:“有谁能把贼兵退了,就把莺莺许配给他,并倒赔嫁妆”。好张生,当即挺身而出,书信一封,派寺内武僧惠明杀出重围,送于白马将军。这白马将军,姓杜名确,与张生原是八拜之交,同窗好友。后弃文从武,做了武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兵马,镇守蒲关,接信后火速赶来解围,两军于寺前对阵厮杀,只见“征云冉冉,土雨纷纷”,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寺前广场“半万贼兵,巻浮云片时扫净”的鏖战场景是何等的壮观!这真是“白马将军义薄云,书生笔阵扫千军”!《西厢记》里称之为“白马解围”。张生绝顶聪明,为了显示自己好友的威力,便带领法本大师、老夫人登此楼之上观看,因此鼓楼被称之为“观阵台”。最后,白马将军生擒了孙飞虎,使得崔张二人的爱情得以延续、发展,相国小姐对张生萌生爱意,该是这一刻。

站立于“观阵台”放目远眺,您的脑海中是否会油然生出“表里山河”四个字?永济市南依巍巍中条山,西临涛涛黄河水,唐代大诗人韩愈曾在此挥笔写下了“条山苍,河水黄,浪波纭纭去,松柏在山岗”的千古佳句。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中国一词最早指的是那个地方呢?最标准的答案是:山西省的西南部。永济古称蒲坂,位于山西的最西南方,黄河流域的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文化的摇篮,上古时期的尧、舜二帝都曾在此建都、《帝王世纪》中记载“舜都蒲坂”即指此处,这里是我们人类最早生存和繁衍的地方,所以“中国”最早就应指的是古蒲坂大地。古蒲州城距离这儿不到五华里,在历史上相当辉煌,唐时曾列为全国六大雄城之一,并两定中都,与西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齐名,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设永济县,1994年永济撤县设市。永济的国土面积有1221.0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说到永济的旅游资源,可以用东、西两条旅游专线来概括:东线是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五老峰、避暑圣地王官峪、抗日英雄杨振邦的革命根据地雪花山、神潭大峡谷为主的山水自然景观游览区,西线则是以爱情圣地普救寺、开元国宝大铁牛、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区。永济的名人更是数不胜数,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将相,清多艺匠。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唐代大诗人王维、杨巨源、司空图等都是我们永济人。

接下来我们步入塔院回廊,中间巍然耸立的莺莺塔即是寺院的主体建筑。莺莺塔,原名舍利塔,当地人民为了纪念把一腔真情洒向人间的莺莺小姐,俗称塔为“莺莺塔”,塔身高40米,共十三层,可以登至9层,佛经中有九九归一的说法。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了。佛塔起源于印度,称窣(su平声)堵波或浮图,用以供奉佛舍利,其形状是一个半圆形的坟冢。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出现了许多新的塔型,这座莺莺塔与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形制相似,属于空筒密檐式的砖塔。

莺莺塔前左边的一块石碑上,清楚地记述了修塔的原由、经过和人物,题为“再建普救寺浮图诗”,原文如下:蒲东旧有普救寺浮图,创自隋唐,工制壮丽。嘉靖乙卯冬,地大震,摧折无遗。越八年,余来典郡,郡又数苦河决。问所学士,长老言,寺当郡治东北,据堪舆家谓,宜塔乃利于郡。余素闻中条山有老僧明晓,不知何许人,有识行,致之郡斋,与计塔事。唯财力是忧,余捐俸倡之,自是檀越来济者日重。造及大半,余复迁颍,上兵备行,太石王子觞余寺中,酒酣共登,太石深有物数废兴之感。余遂作诗,贻晓。大意是:蒲州城的东边的普救寺原来有一座宝塔,创自隋唐,工制壮观,可惜毁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冬天的大地震中。过了八年之后,四川铜梁人张佳胤来此地任知州,适逢黄河水连年泛滥,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于是张佳胤请教了一些有学问的人士,他们说:“蒲州城南北长、东西窄,形似浪里孤舟,停靠于黄河岸边,舍利塔就如系船的柱子,寺前的通渠大道则像一条拴船的缆绳,现在塔毁以后,般无柱可拴,整个城府便飘摇不定,当今之计得赶紧修塔”。张佳胤为民而从其说,从中条山请来懂修塔技术的明晓和尚,由会理财的王太石监工,共同商议建塔一事。然而当务之急是财力短缺,于是张太守当即把自己的俸禄捐了出来,并号召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也可以看到塔身砖块的颜色形状大小不一,就证明当时莺莺塔是百姓集资修建的。可当宝塔快修成时,张佳胤又被调往河南兵部任职,临行时王太石情绪低落,感叹世事无常,张太守生性豁达,便作了一首诗来开导他,诗文前四句是:胜地曾为瓦砾场,浮图今放海珠光。望分条华东南伏,影接星河上下长。形容新修的宝塔形制壮观,站立于上,东南方的中条山、华山都比它低,塔顶可以接上天上的星河。后四句:莫向空门悲物理,从来吾世有沧桑。酣歌且卧芙蓉级,明月相携照十方。这四句具有哲理意味,开导王太石莫要感叹,这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千变万化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啊!我走了以来,还会有人来关心这一方百姓和这座宝塔的。这座塔外形形制古朴,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回音效应,莺莺塔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三门峡宝轮寺塔、四川潼南县大佛寺石琴并称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四大回音建筑,当您在塔西20米处击石或拍手,塔上便发出类似蛙鸣的声音,这便是称为旧时永济八景(普救蟾声,南风琴韵,溪寺竹影,诸冯陶器,栖岩虎泉,风陵晚渡,坡道夜雪,首阳瀑布。)之一的“普救蟾声”,可谓普救一绝。同时,莺莺塔还以它独特的回音效应与缅甸掸(shan四声)邦的摇头塔(屹立于一块完整的巨石上,若有人按压巨石,高达187米的塔身就会摇摆起来,却又不会倒塌);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塔不断向外界发出阵阵香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当风吹向塔身,塔中就会发出悦耳的乐声);法国巴黎的钟塔(塔上挂着近百个大小不等的时钟);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塔身严重倾斜,但至今不倒)并称“世界六大奇塔”。好,稍等一会您便可以一饱耳福了。在此再次提醒大家,爱护文物,只看美景,不刻美名。

接下来我们注意一下四周的回廊,共建有四十四间,仿唐形制。这座寺院设有廊院,表明规模是比较大的。“胜迹千秋冠普救,风流百世话西厢。”您可知道,那个浪漫的爱情就是从这儿开始的,这儿曾是张生的“惊艳”处。寄居于寺内的莺莺小姐本是不准随意外出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老夫人怕“门掩重关萧寺中”的莺莺闷坏了身子,便唤来红娘说:“红娘,你看寺中无人烧香时,陪小姐出去转一转,别把身子给闷坏了”。于是红娘扶着小姐在佛殿上完香后来到东廊赏花,这天仙一般的人儿当时就被张生隔着花丛看见了,“刚刚打了个照面,就风魔了张解元”,张生随口脱出一句:“呀!正撞上我五百年前的风流业冤!”随即便眼花缭乱口难言。莺莺小姐当时手里拈着一朵鲜花,在夕阳底下,浑身上下,流光溢彩,散发出一种超凡脱尘的气息,略一抬头,不经意间发现了痴呆凝望的张生。小姐看见后不动声色,继续赏花。您想想,小姐是大家闺秀、相府千金啊 ,特别持重的,但为了掩饰自己发现俊俏张生后内心自然泛起的波澜,便随口说了一句:“红娘你看,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这有如黄莺鸟儿一般的声音被张生听到了,顿时迷了个糊里糊涂,颠三倒四,不能自已,在张生看来,小姐那红樱桃般的小嘴一张开,牙齿如玉粳(jing平声)一样白,连声音里都伴有阵阵香气。这时,张生的风魔状被红娘看见了,红娘赶紧上前说:“姐姐,那边有人,赶紧回去”,听说有人,小姐很自然的回眸一瞧,秋波一转。完了,就这一道秋波,让张生直至夕阳余辉落尽时方才发出一句感叹:“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我这灵魂儿飞在半天,从今后,先生我哪儿都不去了,就在这儿住下了”,这就是《西厢记》中唯美的一折戏“惊艳”。

《西厢记》里的张生是千百年来文学作品中第一志诚种,与小姐相遇时已经二十有三了,属大龄青年了,二十三岁以前苦读诗书,“把铁砚磨穿,将棘围守暖”,志在青云啊!但是二十年的雪窗萤火却抵不住小姐的秋波一转。这不仅表述了崔张二人爱情的罗曼蒂克,也表述了作者王实甫对封建功名的轻视。

聆听蛙鸣之前大家看到有一条用栏杆保护的小道,这是修复寺院清基时发现的,专家鉴定属千年古道,著名西学专家王季思来我寺考察时,对这一小道倍感兴趣,猜测当年莺莺小姐很可能从这儿走过,所以取名“莺莺小道”。那大家在走之前,都可以诚心地许个愿望,据说还可以心想事成的。因为“莺莺小道许愿,击蛙台上落实(石)”。

那接下来我们就去听回音,关于这个奇妙的现象,当地流传着一个颇有风趣的故事“师徒比艺留蟾声”。相传唐代,佛教大兴,河中府要在普救寺和中条山脚下的万固寺各建一座佛塔,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匠未能动工。有一天来了师徒二人,说专揽浩大工程,于是两寺住持让两人各修一座塔,开工选在四月初八佛诞日,要求青砖砌成一样料,佛塔修成一般高,明年今日见分晓。徒弟心想这可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便挖空心思,精雕细琢,把塔的外形建造的非常漂亮,验工那天,观者如潮,众人来到普救寺,但见高塔矗立,风铃送响,琉璃盖顶,齐声喝彩:“古寺紫气开,塔高望眼宽,师父造诣深,当年活鲁班”,看罢后又来到万固寺,但见宝塔玲珑奇秀,又赞不绝口:“佛塔倚中条,峻峭耸云霄,芙蓉连斗级,徒艺比师高”。徒弟听后洋洋得意,自以为技艺超过了师父,师父这时说:“我建的这座塔下压着一对金蛤蟆,击地就有叫声”,众人一试,果真如此,徒弟羞愧难当,于是下跪再拜,决心虚心学艺,师父语重心长地说:“你要懂得谦受益、满招损这个做人的道理啊”!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据专家考证,这一千古之迷已揭开,形成蛙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独特的地形地貌:莺莺塔建于峨嵋塬上,周围没有任何高大建筑物,可以接受大范围内传来的声波;

  • 独特的建筑结构:十三层塔檐每一层都向外挑出呈内凹弧形,形成极为巧妙的组合,使声波得以良好的汇聚反射;
  • 独特的建筑材料:莺莺塔的塔身和塔檐全部用高质量的青砖叠砌而成,几百年来,黄土高原上风沙吹拂,使其表面特别光滑,使得声波的反射系数高达98。

综合这三个原因就形成了我们听到的蛙鸣。那同时,塔的回音又不仅仅只是蛙鸣,它还是一个窃听器、收音机、扩大器。非常神奇。

西轩:匾额:李行百,四川成都人,(1926-)著名书画家。一灯孤影摇书幌(huang三声),廿(nian四声)载雪窗寄鹏程。

----吴晓玲,辽宁绥中人,(1914-1995),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专注中国戏曲史,著有《西厢记校注》。

  • 这个小房屋,它有一个别致的名字“西轩”,是张生与小姐邂逅之后,以佛寺清静、温习经史为名向法本大师借住的。张生绝顶聪明,在挑选房屋位置上颇费心思,他向主持说:“我不要香积厨、枯木堂,要远着南轩,离着东墙,靠着西厢”。因为这西轩距离小姐住的西厢最近,言下之意非此莫属了。崔张二人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被人誉为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因为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备受磨难,他们的纯真爱情就是在种种坎坷之中成长起来的,坎坷愈多、愈大,爱的就愈真、愈纯。张生虽舍弃了二十几年追求的功名,却连见小姐一面也是非常困难的,借住西轩以后,也是“院宇深,枕簟凉,一灯孤影摇书幌”,再加上“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捣枕捶床”,境况是相当凄凉的。

西轩房内挂幅:纸窗儿明,湘簟(dian四声)儿细,竹帘儿疏,太湖石畔,有两三竿修竹,有几扇儿纸屏风,有几轴儿水墨画,有一枚儿瓦香炉,吟砚紫毫笺数幅,壁上瑶琴几上书。 ---出自董西厢,为魏碑字体。

琴书两韵犹缭绕,主仆双娇尚徘徊。-----傅宝善 左手书

好,参观完后我们一起去大雄宝殿。匾额:段云,山西蒲县人,(1912-1997)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对联:法鼓金铎二月春雷响殿角,钟声佛号半天松雨洒松梢。

——赵承楷,山西孝义人,(1935-),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古典文学研究会会员。

 “大雄宝殿”是寺内最大的仿唐建筑,属单檐庑殿顶式。佛教的创始人悉达多·乔达摩,生前的法号是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后世的弟子给他的尊称为“大雄”“至尊”“如来”“法王”等等,所以这里是供奉佛祖的地方。这座佛殿的台基最高,显得气势非凡,中国古代建筑为了衬托出单体建筑的雄伟气势,往往都配以台基,同时台基还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跨进门槛之后,可以看到中间佛龛供有三尊站立的石佛,这三尊佛像相当珍贵,是一九八五年清基时从殿基1.5米以下出土的,专家鉴定为南北朝时期的遗物,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所谓“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这三尊佛像称为三身佛,中间为法身佛毗庐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凝聚所成的佛身;东边为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净土之身;西边为应身佛释迦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到众生之中,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说来有趣,这庄严的佛殿即是《西厢记》中崔张二人爱情进一步加深的地方,张生在西轩借住下来以后,每天都在找寻见着小姐的机会,无奈老夫人治家森严,不许莺莺随便外出,张生也无计可施。有一天,张生与法本大师正在闲谈,忽然红娘来问“几时为老相国做法事”?法本长老答道:“这个月的二月十五日是黄道吉日,可与老相国做法事”。张生一听,灵机一动,当即对长老哭诉道:“小姐是一个女子,都有为父亲超度亡灵的孝行,我的父母生我、养育我,已经过世多年了,我却没尽一点孝心,请让我也备钱五千,带得一份儿斋吧”,感其心诚,长老当即应允。

二月十五晚上,佛殿里灯火辉煌,众僧执法器,香客挤满堂,小姐身穿洁白的缟素衣裳,刚刚跨进门槛,众僧侣便都惊呆了,修行多年的大师坐在法座上呆呆地凝望着小姐,忘记了诵读的经文,上香的行者香灰掉下来把手烫了,都没有一点知觉,击磬的头陀乱击一气,全无章法,这其中只有一个敲木鱼的小和尚在认认真真地履行职责,可是敲了半天才发现,咦,敲的不是木鱼,是前边一个老和尚的光头,而那位老法师呢?早就麻木了。而这时的主人公张生却凭着绝世之聪明,鉴赏着小姐,在他看来,小姐的哭声都是那么美,象黄莺儿在林中啼宛,泪珠儿晶莹剔透,如同露珠洒滴花梢,心中只怨法事完结得太早。在这里,作者以烘云托月的手法,用四大皆空的僧侣们的失态反衬出小姐的超凡超俗,也是《西厢记》对封建宗法势力的一种讽刺。

大殿的旁边,有一座优雅别致的小院,这就是千秋绝艳莺莺小姐一家寓居的地方。如果静静地站立于门户之前,想像在一千多年前,微风吹拂,蝶飞鸟舞,长裙摇曵的月窟仙女从院内移步而出千般袅娜,万般旖怩,似垂柳晚风前,行一步可人怜,心中便会升出一种千载悠悠、物是人非的感叹!我们再请看这一幅对联“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其中的溶溶之月,淡淡之风,又是多么的亘古啊!亘古地诉说着那个飘逝的绝唱。对联及匾额都是著名的西厢记研究专家王季思所题。楹联出自宋代晏殊的《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我们步入小院之内,这是一座具有北方民俗特色的三合小院,正前为上房,两边是厢房。我们先参观东厢房,东厢是莺莺之弟欢郎的居室,他们可早就在里面恭侯您了,请看,有老夫人、红娘、莺莺、张生,还有一个可爱的小欢郎,一个个栩栩如生,代表了一折戏“赖婚”。

“白马解围”之后,老夫人摆下八珍宴席,唤红娘去请张生,书呆子以为自己的好事来了,登时那酸劲就上来了,当即下功夫打扮,将水洗了两桶,皂角用了两个,额颅擦了又擦,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连苍蝇站在上面也会摔一跤。席间,老夫人唤来莺莺道:“莺莺,上前拜见你家哥哥,从此以兄妹相称,互相照应,以报活命之恩”。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霹雳一般,把一段月底西厢情,变作了南柯一梦。请看小姐,偷偷地抬起香罗袖,遮住了满眼眶的泪珠,小红娘一脸惊诧之色,隐隐现出愤愤不平的怒气,可怜的张生半晌才忍住悲伤,用麻木的双手勉力撑起身子,哽咽道:“小生醉了,要告退了,夫人跟前,想问一下,当初是夫人亲口许下诺言,有退得贼兵者,以莺莺妻之,不知为何让我和小姐以兄妹之礼相待”?老夫人道:“先生纵有活命之恩,无奈老相国在世时,已将小姐许配老身侄儿郑恒,所谓‘一女不配二夫’先生还是多拿点金帛,另择豪门贵宅之女吧!”老夫人和小姐走后,张生涕泪交流,万念俱灰,刹时便病染沉疴,喃喃地对红娘说道:“自从寺中遇见小姐,废寝忘食,魂劳梦断,受了无限的苦楚,眼见得能与小姐共偕白首,夫人却变了卦,小生是一点点办法都没有了。红娘可怜小生,将小生之心告知小姐,小生看来是断然难活了”。《西厢记》中的红娘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塑造最为成功的丫环形象,聪明伶俐,一腔正气。出于同情心,红娘道:“张生,你休要着急,我给你出个主意,我家小姐通晓音律,深慕于琴,等小姐晚上烧香时,你听我一声咳嗽,便以琴声向小姐倾诉,看小姐听了以后有何话说,我再告诉你”。张生强捺着悲伤的心,将瑶琴拜了又拜,等到晚上,听见红娘一声咳嗽,便把一腔情思全泄琴上,随歌一曲《凤求凰》,情深意浓,如痴如狂。“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正在上香的小姐默默地倾听,越听越愁越伤心,心中却对张生更加敬重。最后,小姐便让红娘送与张生一个药方,这个药方,便是流传千古的“西厢诗”,我们等一下可以欣赏一下。东厢房内挂幅:

此时潘郎未相识,偶住莲馆对南北。潜叹恓惶阿母心,为求白马将军力。

明明飞诏五云下,将选金门兵悉罢。阿母身居鸡犬安,八珍玉食邀郎餐。

千言万语对生意,小女初筓(ji一声)为姊妹。---出自唐李绅《莺莺歌》。为行书字体。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出自《金刚经》。

东厢的对面即是西厢,《西厢记》便是以此命名的。这是小姐的闺房,想莺莺绝代姣容虽不复存在,但幽幽香魂应该永留吧!咱们一定要轻轻地走进去,正面有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所写的咏莺莺诗,诗文是:“殷(yan平声)红浅碧旧衣裳,取次梳头暗澹妆,夜合带烟笼晓日,牡丹经雨泣残阳,依稀似笑还非笑,仿佛闻香不是香,频动横波娇不语,等闲教见小儿郎”。短短的几句话,诗人元稹便刻画出了一位为情消瘦减光、万回辗转懒下床的莺莺。《西厢记》最早的版本即是元稹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真”即是“仙”,意为遇见仙子。全文总共不过两千余字,在唐代士大夫阶层轰动一时。据后世的文学家考证,《莺莺传》就是元稹对自己婚前恋爱生活的描述。张生“始乱之,终弃之”虽然是一个爱情的悲剧,但我们应该感谢元稹,没有他笔下的仙女,哪有“天下夺魁”的《西厢记》和今天的西厢胜境。

请看我们的左侧,小姐正在给张生开药方呢,在这里,那个百依百顺的小姐已经不存在了,不满和反抗已在她心灵中萌芽,她已向自己的爱情道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好,现在我们走出西厢,欣赏一下屏风上边的西厢情诗,这首诗的题目为“明月三五夜”,“明月”即为满月,“三五”意为十五,也就是告诉张生约会的大时间,十五月儿圆的晚上。前两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向张生暗示了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告诉张生等到月移西厢下时,西厢房的门户半掩着。后两句“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暗示张生约会的路线,让张生顺着东墙外一棵杏树而上,如果杏树的影子一晃动,我就知道张生你来了。四句话二十个字就把约会的时间、地点、人物、暗号、路线全部交待清楚,可见莺莺小姐不愧是相国千金,才貌双全。颇有情趣的一折子戏“逾垣”便是由此而发生的。

接下来请参观上房,这里是封建势力代表老夫人居住的,《西厢记》中最著名的一折戏“拷红”便发生于此,跪在地上的便是红娘,她被后世评为“具有非凡智慧的侠女”“大才、大胆、大忠、大识”。在这里,红娘的完美形象被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老夫人发现莺莺近日容光焕发,语言恍惚,心中生疑,又听小欢郎说:“姐姐和红娘每天晚上都出去烧香,半夜都不回来”,便猜出来个八九分,马上唤来红娘拷问,红娘伶牙俐齿,不卑不屈,见事已至此,便将什么都托了出来,老夫人差点没晕过去,回过神以后马上迁怒于红娘:“这件事都怨你这个小贱人”,红娘立即反击道:“这事怨不得张生、小姐,更怪不得红娘,是夫人之过。信者人之根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当日兵围普救,夫人亲口许下诺言,谁能退得贼兵,即将小姐许配为妻,如今兵退身安,夫人却悔却前言,既然不肯成就此事,就应多给张生金帛,远远打发走算了,却不应把他留于书院之中,使怨女旷夫各相早晚窥视,才会有此一事”。夫人哪里是侠女红娘的对手,满肚子怒火憋了半天,才嘣出一句:“这事不能便宜了张生,非要让他吃官司不可”。红娘赶紧道:“使不得,使不得,如果打起官司,夫人须先领一个治家不严之罪,若追究下来,夫人还要有一个背信忘义之名,红娘斗胆直言,请夫人三思,不如恕其小过,成其好事,这样不是对大家都好吗?”事已至此,老夫人一败涂地,无可奈何地叫来张生:“张生,有本事,到这时候了,我这女儿就嫁给你吧!但是我们相国家有个规矩,三代不招白衣女婿,你这媳妇,我先替你养着,你去,考中了,回来,考不中,休来见我”。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十里长亭送别,张生带着深切的爱恋,万般的无奈离开了这个与莺莺定情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经历了许多的曲折,无限的寂寞,心中那份眷恋却更加忠贞不渝,在他看来,状元郎只是虚名微利而已。在接到高中的喜讯后,却不骄不喜,赶紧修书一封,寄与心中那个美好的姑娘,诉说自己热切思恋之心;而多情的小姐,自别离之后,每日里都要登上高楼向西眺望,但天天都是心上人儿不见归,但见悠悠水空流,被思念折磨的香消玉减,人比黄花瘦。接到张生的书信后,还没有打开,已经是“无语低头,书在手,泪凝眸”,打开书信,小姐说了两句话:“我在这里开信时和着泪儿开,他在那里修书时伴着泪儿修,张郎一定是还没有写完信就已经泪流满面了,要不然这书信之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泪点儿呢!”多么纯真的恋情啊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曾借自己笔下的主人公贾宝玉道出对《西厢记》的崇拜:“真真是好书啊!你要是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就这样,在真挚情感的执着下,在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的祝愿声中,二人迎来了令人羡慕的共偕白首。

《西厢记》是成功的,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您且听一听这句话吧“《西厢记》是天地间的妙文,它不是哪一个人作的,自从有了天地,天地之间就已经有此妙文了。它是天地自己结撰出来的,如果非要说是哪一个人作的,那这个人就一定是天地的化身”。

在西厢房的右侧,有一块金代石碣,可以算得上是这儿的“镇寺之宝”了。这个石碣是修建普救寺时出土的,是迄今为止出土的《西厢记》唯一的实物佐证。请看诗文,题目是《普救寺莺莺故居》,作者王仲通,系金代大定(1161—1173)年间蒲州副使。“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mei四声)云裾(ju平声)挽不回(huai二声)”这开首两句,陈述了诗人暮春时节来到普救寺漫游,寻觅当年“千秋绝艳”崔莺莺寓居时所看到的情景,春风吹拂着小巷门户,每天都悠闲地过去了,可当年穿着绣有云朵的,青绿色服饰的莺莺却再也挽不回来了;“无据塞(sai四声)鸿沉信息,为谁江燕自归来”这两句意思是说,塞北的大雁飞去又飞回,依然是杳无音信,眼前看到的是双宿双飞的江南燕子又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却不见当年的张生和莺莺,怎不令人感慨万端。以上四句,是诗人在小院外边所见所想,表达了对那个爱情故事无限追忆的情思;“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lu)苔”这两句是诗人步入小院,看到西厢院落之内春事将尽的孤寂冷落之景,暮春时节,西厢小院不仅是残红片片,而且是绿苔满地。这两句的妙处,一个是“愁”字,一个是“锁”字,道出这个小院里孤寂幽静,长时间无人问津的凄凉景象,流露出诗人对绝代佳人崔莺莺的怀念和内心荡漾的淡淡的愁绪;最后“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两句,作者一改前边的低沉情思,用欢快的语气把自己和战国时期的美男子宋玉(文学家,相传曾是屈原的学生)相比,害怕当年的小姐又返回来了,窥窃自己的才华,爱慕自己的美貌,即陈述了诗人自命不凡的气质,又表达了作者追慕莺莺的情思。

这首诗的后面有一段跋文,是泰和甲子,金章宋四年冬至前三日河东县令王文蔚所撰写的。大意是:从古至今,以美貌感动人的女子比较多,但被后世有名望的人歌颂赞美的却很少,从前苏轼在徐州做官时登燕子楼作词赞美盼盼,金世宗大定年间,蒲州副使王仲通游西厢时写了这首诗凭吊莺莺,于是莺莺和盼盼的名气因这些诗词更加显扬,苏轼和王仲通这样有才学而不拘礼法,都因此得到接续。可惜王仲通的手迹为爱好者收藏30余年,我经过查访才得到它,又心痛其字迹几乎模糊不清了,因而让工匠把它刻在石上,使它永传于世。据考证,王仲通作这首诗时,《西厢记》还没有问世,中国文学史上只有《莺莺传》在流传着,这说明八百多年以前,普救寺就已经有当年莺莺居住的地方了,而崔张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早在《西厢记》问世之前就已经广泛流传了。

参观完之后,我们走出这个令人留连的小院,去看一看那棵杏树吧!张生接到小姐给开的药方之后,立刻百病全消,万分焦急地盼到约定的时间,手拽着树枝滴溜扑就跳了过去,碍于红娘在场,小姐板起脸说:“张生,我在这儿烧香呢,你半夜三更进来干什么”?这一变卦,可苦了张生,糊里糊涂地被俏红娘审讯,臭骂一顿,又从这儿原路跳了出来。

小姐的举止看起来怪异,其实细想起来,小姐变卦是必然的,莺莺虽然已向自己理想的爱情靠近了一步,但她毕竟是封建礼教熏陶下的相府千金啊 !有着复杂的思想,多变的个性和矛盾的心理,另外王实甫笔下的玉天仙是高贵的,她喜欢的是那种以诗传情,琴音互感的高雅的爱情,追求的是白头偕老,地老天荒的长相厮守。后世的文学大家评道:“《西厢记》中逾垣一折戏,其情节构思之曲折变化,能令千古才人心死”。

请往前边走便是后花园了,您是否有一种别有洞天之感呢?这个花园是1992年按照《西厢记》中的布局重修的,现在已经是垂柳依依,鱼儿满池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足迹踏遍普救寺的每一个角落,这座别致的小花园当然也不例外,莺莺有个习惯,每晚都要来花园烧香拜月,“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两拜中”,从此以后,历朝历代的普救寺都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拜月台,纪念也好,向往也罢,想小姐应该为此放下伤心事,展颜一笑了吧!

张生借住西轩之后,便特别留意小姐的芳踪,一天晚上,夜色如水,薄雾四起,小姐上完香之后,张生在墙外诗意勃发,念出一绝:“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感其诗意清新,就依韵回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千古难得一知已,这一唱一答,使两人都深深地仰慕对方的才华情致,为下一步爱情的发展作了铺垫。

普救寺从1998年开始,在每年的农历七夕节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爱情文化节”活动,情侣们都会争相来到爱情圣地享受爱的甜蜜,接受爱的洗礼。在后花园游览过程中,请您不要攀折花草,一草一木一风景,一言一行一文明。再次提醒大家文明旅游,展现中华文明礼仪。

中轴线上的第一进建筑是书斋院,是张生与莺莺热恋时居住的地方,当年张君瑞的悠悠琴声就是从这儿传出,拴住了小姐的芳心,拨动着千百年来有情人的心弦。白马解围之后,老夫人让张生与小姐以兄妹相称,兄妹是一家人,不能住两家房啊 ,就把张生从西轩搬到此处,越搬越近,老夫人失策了。张生受小姐之约,夜半跳粉墙巧相会就是从这儿出去的,回来后病情加重,进屋后就一头躺在地上,眼见得只剩一口气了。红娘第二天过来后吓了一跳:“张生,您怎么了?”张生说:“小生不行了,小生好苦啊!小生救了人,反倒被人给害了,老夫人变卦我倒不说了,连小姐都反悔了,人常说,痴心女子负心汉,今个怎么全反了”。红娘把张生的境况说与小姐后,莺莺那个心疼啊!最后,小姐给张生开了第二个药方,张生当时已经不行了,看了这个药方之后,“腾”从床上就蹦起来了,这药方是绝密的,“休将闲事苦萦怀,取次摧残天赋才。不意当时完妾命,岂防今日作君灾?仰图厚德难从礼,谨奉新诗可当媒。寄语高堂休咏赋,今宵端的雨云来”。大意是说“张生,保重身体要紧,不要作践自己的身子了,以免糟蹋了你的天赋高才。没有想到你当日保全我性命的壮举,竟变成了你今日的灾祸,为了报答你的大恩大德,我就难以遵从礼节了,恭敬的送上新诗作为我俩的良媒。情话已传就不再吟诵幽会的辞赋,本小姐今天夜晚就亲自来探望你的病情”。《西厢记》里边惊世骇俗的一折戏“月下佳期”就是在这儿发生的。

匾额:孙伯翔,天津人,(1934-),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书院”为霍松林题写,甘肃天水人,(1921-)著名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

对联:才被(pi平声)巍科策推凶丑笔走龙蛇手挥焦尾不枉十年寒窗,

艳惊遐迩敏和新诗智驱黠(xia扬声)婢勇赴书斋终成三生眷属。

张燕瑾,河北辛集人,(1939-)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西厢记研究会副会长。

书院的前边即是藏经阁,是寺院之中盛藏佛经的地方。匾额:启功,北京人,(1912-2005),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对联:

从情始以情终 字字情句句情 一章一节 一回一折 一本书里全写的是情 西厢记中人物皆为情生 真个情憾天地

慕情来惜情去 人人情纷纷情 一砖一石 一草一木 四堵墙内无处不是情 普救寺里和尚也是情种 好个情染境界

撰联:杨玉良,永济人,新华社驻山西分社副社长。

题联:赵望进,临猗人,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书法协会主席。

这座楼阁属重檐歇山式的仿宋建筑,与唐代的建筑比较起来,宋代的建筑屋面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建筑风格趋向柔和。藏经阁的一层供奉有一尊千手观音菩萨佛像。菩萨是仅次于佛的修行果位,即指自觉,觉他者,如果说佛是皇室的话,那么菩萨应该是相国、首辅级别的吧。佛教中称观音菩萨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凡有众生遇难只要诵念其名号,菩萨即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所以人们叫他观世音。相传他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为了普济众生,观音可以显观三十三种形象,常见的有杨柳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渡海观音、水月观音等。这千手千眼观音有两种:一种为一面二百五十只手,四面则一千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为实际的千手千眼;别一种为四十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每只手和眼睛有二十五种功能,相乘后得千手千眼,这儿供奉的就属于第二种。

《西厢记》中男主人公张生曾在普救寺内“参了菩萨、拜了圣贤,数了罗汉……”,其中数罗汉就是在罗汉堂数的,对联为:莫怪和尚们这般大样,请看护法者岂是小人。匾额题写:苏光,山西洪洞人,1999年病逝,山西省美术协会主席。这个罗汉堂属宋代形制,单檐悬山顶,罗汉全称为阿罗汉,即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磐境界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释迦佛圆寂时曾令十六个大阿罗汉常住人间,济度众生,寺院中一般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这儿属十八罗汉堂。那么五百罗汉和十八罗汉有什么区别呢?十八罗汉属于真正达到初级修身正果的人,而且各有各的名号,而五百罗汉泛指公元前5-6世纪,追随佛祖学习的弟子和学生。据说释迦佛圆寂后,他的五百弟子举行了一次大型的聚会,把佛祖生前口述的内容加以汇集整理,形成了早期的佛经,使佛教成为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后世的弟子认为佛经产生的功劳归功于五百弟子,便封为五百罗汉。好,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像张生一样数一数自己的保护神,据说可以交好运的。

罗汉堂的对面是十王堂,对联是:诸天无相极乐仰地藏,永世有因大悲观自在。

匾额为罗哲文所题,四川人,2012年病逝,著名建筑学家。

里面供有地藏王菩萨和十殿阎君,地藏王菩萨曾亲受佛祖法旨,在释迦佛灭度后,弥勒佛降诞前的无佛世界,留驻世间,度脱那些沉沦苦海的人们。因其“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所以称为地藏王菩萨。又因为他发下重誓:“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所以人称大愿菩萨,他手持锡杖,相传他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

接下来请参观弥陀殿。对联为:离苦得乐往生大河彼岸,救拔危难端赖无量寿佛。

匾额题写:姚奠中,稷山人,(1913-2013),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书法家。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

弥陀殿为单檐歇山式的仿宋建筑,里边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佛教称世界有凡人居住的秽土和圣人所居的净土之分,每个世界都有一佛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十方都有净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净土,正中为娑婆世界,即我们人类现住的秽土世界,教主是释迦牟尼佛。中国的佛徒大多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负责教化的便是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其左边是观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据传说,过去有个国王出家为僧,号法藏,他发了四十八愿望。这个僧人有“四无量心”,一是慈无量心,即思维如何为众生做好事,给人以欢乐;二是悲无量心,即思维如何才能拯救众生苦难;三是喜无量心,即见到众生脱离苦海,就感到喜悦;四是舍无量心,即对众生无憎无爱,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以都称他的国家生活安乐。由于他的国土在西方,这个人后来成了佛,名叫无量寿,便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还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无量寿佛又叫阿弥陀佛。那么什么是大势至菩萨呢?佛教中称他“以智慧光明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地狱、恶鬼、畜生)得无上力”,因此称为大势至菩萨,他头顶宝瓶内存有智慧之光,让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众生,使众生脱离血火刀兵之灾,得无上之力,相传他的道场在江苏南通的狼山。

我们从东侧的小圆门前往东轴参观,这个轴线的建筑属明清两代形制,正中是枯木堂,是古时僧侣们静坐悟禅的地方,因其形似枯木,所以名叫枯木堂。靠东边的名叫“僧舍”,顾名思义,即是僧侣们居住的地方,请您参观完之后再往东边游览。

我们面前这一条古色古香、青石铺成的小街道叫仿唐街,是一九九四年为中央电视台拍摄《西厢记》专门修建的,现在已成为我们这儿独具风格的景点了。《狄仁杰传奇》、《罗贯中》、《窦娥冤》、《杨贵妃秘史》等都在此取过外景。

“曲径通幽处,柴房花木深”,在这条街道上还临时搭建了一个蒲州府衙,大家可以看到府衙前面有两尊铁人,身高四尺,峨冠博带,拱手而立。虽历经千百载的风雨剥蚀,至今明亮不锈,栩栩如生。提及这对铁人,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传说故事。

话说这九曲黄河,犹如巨龙,在那晋陕谷中咆哮奔腾,冲出龙门触华岳折东而去,在这拐了个称圪斗的大弯儿,这个弯弯里头,坐落着一座钟灵秀的古城。

这坐古城叫蒲州,古曰蒲坂,史传为尧舜建都的地方。说起这坐城廓方方整整,九门十关,街巷纵横,商贾去集。城中央有钟鼓二楼,高耸入云。这里历代出过许多名贤雅士,达官贵人,明代就有民谣相传:“站立鼓楼朝南看,二十四家翰林院;对门三阁老,一巷九尚书;大大小小州县官,三斗六升菜籽多。”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蒲州城商街鼓楼巷里有一座燕翅深宅大院,住着一位告老还乡的官员,此人姓名亮字百万,祖籍湖广福州人氏,膝下所生二子,长子名叫沈仲仁,次子名曰沈仲义。这兄弟二人,一来出生书香门第,又为官宦之家;二来聪颖过人,加之勤奋好学,所以三榜夺魁,帽插金花,可以说是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仲仁点了翰林,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仲义殿试探花,官封六部侍郎。

有一年,沈亮作古归西,仲仁、仲义匆匆忙忙从京城赶回家乡奔丧,料理父亲的后事。其间,为争家产发生纠纷,不念手足之情,互不相让,只好诉状于蒲州府衙。

蒲州太守姓梅名耿字金心,祖籍平阳。此人四品进士,博学多才,秉公执法,因此三任连坐蒲州。梅太守娶妻姜氏,姜夫人不仅长得玉容佳丽,瑰姿玮态,而且知书达理,才华出众。

单说这梅太守接到沈家兄弟的诉状,看后大为吃惊。心里暗想,一家是翰林公,一家是侍郎官,我乃四吕进士,如何受理此案呢?回到后宅,愁眉苦脸,不思茶饭,夜不成寐。梅太守焦灼的情绪,被聪颖的姜夫人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缠之事。姜夫人便问起原由,梅太守便将沈家二位大人争家产之事一五一十说了遍。姜夫人听后微微一笑,说道:“此乃区区小事一宗,何必挂齿”!

梅太守听后看了夫人眼反问道:“我乃堂堂朝廷命官,都为此案犯愁,你一妇道人家,有何能耐,竟敢口出狂言!难道你什么锦囊妙计不成?!”

姜夫人慢条斯理地答道:“妾身不才,我不通治国道,但晓作人之本;况沈家兄弟乃国之栋梁,多这楷模,竟见利忘义,为毫厘失手足之情,断兄弟谊,却投诉下官,非情非理,岂不让世人贻笑?”

梅太守听后起身踏步,沉思片刻说道:“言之有理,如此说来,夫人对本案已成竹在胸。本官愿将此案交与夫人受理,不知意下如何?”

“让妾受理此案不难,但须依我三件大事。”姜夫人答道。

“哪三件大事,快快讲来。”梅太守急切地追问。

姜夫人有板有眼地说:“这一,妾身为女流之辈,不能登大雅之堂,需借代的管戴,女扮男装,坐堂问案;这二你立即向四乡八镇发出告示,三日之后在府衙大堂审理此案,让民众前来听判;这三,审理期间,你只能屏后听审,不能公开露面,以免露馅。”
这三件大事梅太守一一应允,条条照办。

到了审案之日,蒲州府衙民众熙熙攘攘,把大堂挤得水泄不通。

约巳时寸光景,三声堂鼓响过,三班衙役吼威站立两厢,只见太守大人身着朝服,仪表堂堂,坐在公案之上。她环视了一下围观的民众,拿起惊堂木一拍,说道:“恭请沈家二位大人上堂!”

此时,大堂上鸦雀无声,众人朝着大堂门口张望。只见围观民众让出一条路来,沈家二位大人一前一后迈步来到公堂之上。

太守夫人急忙起身,走下公案向沈家兄弟躬行大礼,而后说道:“给两位大人看座。”

沈家兄弟拱手还礼,在公案左右落座。太守回到公案之上,彬彬有礼地说道:“二位大人的诉状,下官已经拜读,容后禀报。现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

沈家兄弟齐声说:“你有何事,但问无妨。”

太守壮胆问道:“古往今来,做人以何为本?”

沈仲仁答道:“我乃食朝廷俸禄,辅佐当今圣上,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遵循的是圣贤之道,三纲五常,作人之本,本若不张,人将尽矣!”

太守点头称是,接着问道:“古之楷模,推崇何人?”

“古之贤人,首崇伯夷、叔齐”,沈仲义抢先回答。

“大人所言极是”,太守离位走下公案说道。

此时,太守慷慨陈词:“从所周知,首阳山二贤祠至今犹存,历代名贤高士多来瞻仰,古之贤人乃殷商狐竹君的两位太子,长子伯夷,次子叔齐。夷虽同父异母,却兄恭弟让,和睦相处。国君传位于叔齐,叔齐不受,让位于伯夷,伯夷言‘王命难违’。尔后,兄弟二人携手奔于西岐。想那伯叔二人,念其兄弟情谊,遵循作人之本,江山社稷不争;仁义两位大人,乃当今圣上左臂右膀,本应胸襟坦荡,不知何帮,竟为家细而争讼呢?”

突兀共来的反问,使得沈家二位大人膛目结舌,无言译答。围观人群哗然,纷纷议论:“小官把大官问住人。”“这么大的官,还为家产争议,成何体统?”

接着,太守说道:“鹁鸽呼雏,乌鸦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鸣其群,蜂见花而聚其众,义也;羊羔跪乳,马不欺母,礼也;蜘蛛结网以为食,蝼蚁闭穴面而知雨,智也;燕非舍不至,鸡非晓不哓,此为信也。飞禽走兽且懂‘五常’,况且人为万物之灵,岂无一德!二位大人,以祖宗所遗之小节,而伤手足之大意。兄通万卷,全无教弟之才;弟掌六科,岂有伤兄之理!看将起来,沈仲仁,仁在哪里?沈仲义,义在何方!不仁不义,七尺男儿,凭何德站在人间?下官已将审理之词书于诉状之上,望二位大人好自为之。”

说到这里,太守脱去冠戴,露出妇人之相,拂袖回后堂去了。

此时,公堂之上的沈家兄弟,见状呆若木鸡。围观民众骚动起来,纷纷喊到:“一个妇道人家,竟把两个大官奚落了一顿!”

此时此刻,沈家兄弟大彻大悟,为家产争讼。有失大礼,深感羞愧难当。在这大厅广众面前,竟被一女子铺头盖脑指责了一通,二人抱在一起痛哭流涕。而后,仲仁找开自己的诉状,只见上面留诗一首:
兄弟同胞一母生,祖先遗业何须争。

一朝相见一朝老,能有几日作弟兄。

仲义诉状上同样有诗名:

兄弟相处忍为安,莫因毫厘起祸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给后辈作样看。

二人看罢,深感身为朝廷重臣,竟不如一个妇道人家心胸坦荡,真乃无地自容,便相撞而死。

沈家二位大人撞死公堂,这突兀意外之事,使得梅太守惊慌失措,束手无策,直埋怨夫人逞能,闯下大祸,无法向上交待!

姜夫人说:“公堂之上,妾一没有刑讯,二没有逼供,只陈述了做人的道德,二位大人之死,与咱何干?”

梅太守道:“人命关天,何况乃朝廷命官!”

姜夫人回答:“依妾之见,可请人管官的官来裁决。”

梅太守迫不及待地说:“沈家兄弟位居一人之下,百官群僚之上,除当今圣上,不能奈何于他。”

姜夫人接着说:“此事不难,只将沈家二位大人因何争讼,本府如何受理,他二人如何短见一一写个奏折,呈请皇帝圣裁,当为上策。”

事不宜迟,当即写好奏折,装入奏匣密封。蒲州府乃两京之通衢大道,距京城48个驿站,差官昼夜兼程,直奔紫禁城而去。

话说万历皇帝正在养心殿阅览经史,忽报蒲州府有密折陈上。只见上书:“翰林仲仁、侍郎仲义二公为家私争讼身亡事奏请我皇圣裁……”万历皇帝感到莫名其妙,心里暗想:“朕的二卿返乡奔丧,为何又争讼身亡?”便细细过目。当看到太守夫人,为调两位重臣的争讼,不仅女扮男装,大坐公堂,而且言谈字字入情,句句入理,竟把翰林公、侍郎官问得哑口无言,羞愧身亡时,便自言自语说:“天下竟有这样奇才女子了,难得难得!”当即朱笔一挥批示:“沈家二公之死,属见小利而失大节自为,与蒲州府衙无干,为昭示世人,铸两个铁人,立于府衙门前。”并嘉封太守夫人为“女中之贤”。

前后七八天,飞马来报圣旨到,梅太守接旨一看,心头的石头才落了地。果然不出姜夫人所料。之后,遵照圣上旨意,铸了两个铁人竖立之后,蒲州地面争讼案件趋减,打官司告状的人几乎没有了。铁人的故事流传至今,后人又写了一幅长联赞叹:

伯夷叔齐,让国而逃,谏伐而死,千古名贤扬天下;

仲仁仲义,为财争讼,自愧身亡,失足遗恨成笑柄。

菩萨洞是寺内的千年窑洞,宋代保留下来的。里面供奉的是三大士。分别为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其中观音菩萨为宋代泥塑,保留至今非常珍贵。

天王殿里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和四大天王。对联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匾额题写:张一,山西洪洞人,著名书画家。四大天王分别为:

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手持琵琶;司“调”。

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龙蛇;司“顺”。

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手握宝剑;司“风”。

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手持宝伞。司“雨”。

弥勒佛身后的佛像是韦驮,手持金刚杵。双手合十将杵搁置肘间(表示该寺为十方丛林,接待寺),或以杵拄地(表示该寺为非接待寺)。这供奉的为后者。

(采编:马理新  雷红朝)

上一篇: 海南海口:观展览 度假期
下一篇: 中华名楼——山西永济鹳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