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2024年7月8日,福州大学“砥砺奋进 兴军强国 绘写壮美画卷”实践队前往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王台镇里寻根脉,党史光辉映心田
实践队成员前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的延平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在老照片、文物之间,听到革命先烈的铮铮誓言、看见那段峥嵘岁月、领悟这片红色土地上的苏区精神。八角楼旧址内的每一块砖瓦,见证了革命先驱为国家民族命运不懈奋斗的信念。沐浴在党的光辉下,队员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延平区的革命历史,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
科技特派传佳话,创新硕果满人间
溪后村,是科技特派员第一村。科技特派员制度最早起源于福建南平。为贯彻科技兴农的农业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深入基层、总结经验,大力倡导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农村工作机制创新。这一制度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生产力的发展,为“三农”突围指明了方向。“榛仙”詹夷生、“花仙”陈文靖等一大批 “科特派”们将他们将毕生所学奉献于田间,把科技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队员们受到启发:理论当与实际相结合、让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生产发展动力的源头活水。
闽江航线隐英魂,历史深处寻忠烈
实践队前往南山镇吉溪村参观调研中共闽浙赣省委闽江地下航线纪念馆。观看纪录片《地下航线》,以及展馆内陈列着的地下共产党员的旧物,队员们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员利用粪船,以闽江地下航线作为交通枢纽,为胜利做出巨大贡献。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馆,队员们看到无数为国家民族利益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他们的精神组成了整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不仅是一种历史记忆,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和力量源泉。
游定夫馆寻先贤,四贤文化润心田
实践队前往南山镇凤池村游定夫纪念馆参观调研学习延平四贤文化。南平,素有“理学名邦”之称。在北宋年间,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尊师佳话。游、杨、罗、李、朱等著名理学家均出生、讲学、传道于闽北和南平地区,他们在中国思想文化史及世界文明史上都留下了不朽的业绩。静谧的书院中,我们感受先贤的智慧和古韵的熏陶。青年当根植于传统文化之精髓,以实际行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本实践队力求选取延平小切口,展现家国大情怀,通过“启航、扬帆、击水、浪遏、远航”五部曲,回答“爱什么样的国,怎样爱国”“发展什么样的经济,怎样发展经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成才”三个问题;提炼“青年后备军”“社会生力军”“部队主力军”的“校-地-部队”育人“三军”模式;结合科技特派员特色,同延平各单位协同探索“校园求知关”“社会思政关”“企业实践关”的“连过三关”人才提升路径,进而使社会实践真正成为触及灵魂的伟大革命,推动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邓建文、黄德殷、翁语桐、袁昊、王心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