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深入学习探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成果,在这个暑期,西南财经大学数学学院乌蒙山下成果观察实践队前往泸州市古蔺县当地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探寻它脱贫致富的奥秘。
乌蒙山下实践队一行八人便开启了三下乡的旅程。在历经五小时的长途奔波后,终于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古蔺。数次集中讨论早已敲定了队伍的具体行程,每个人带着期待和好奇酣然入睡。
次日清晨,小镇商户陆续开门营业,实践队也开启了对广受各地人民喜爱的麻辣鸡的走访调查。各种麻辣鸡的招牌和门口络绎不绝的顾客在古蔺的街道随处可见,走进当地的百年老牌姬三三麻辣鸡门店,一股焦香和麻油交织的气息涌入鼻端,店员热情的接待实践队成员,向实践队讲述了麻辣鸡从生产到原料筛选再到加工的一系列过程,要求之严格和步骤之复杂令人赞叹。
店员为实践队的所有成员介绍到,古蔺麻辣鸡的年销售量约为60万只,年销售额近2亿元。并且,随着当地麻辣鸡不断传承和改良,它已成为古蔺小店餐饮业的重要主力军,联系着古蔺的文化发展与经济民生。
图1.图为与姬三三店员采访,实践队任周源拍摄
次日清晨,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公交车程,实践队抵达了仙潭酒厂山脚下,整个酒厂被馥郁醇厚的酒香包围。酒厂依山势而建并以品牌色紫色为主题,全部的车间都是紫色楼房,建筑风格大气典雅,置身其中宛如沉浸于紫色小镇一般梦幻,让人印象深刻。
图2图为仙潭酒厂厂房局部图,实践队通讯员陈泰宇拍摄
讲解员亚蔺姐为实践队介绍了潭酒的制作与储存过程,并带实践队深入车间参观。车间的大班长已经在酒厂工作五年,他说道“在这里工作许久我幸福指数也更高了。”同他一样,许多工人们都在当地长大,也得益于酒厂在家乡工作。他们认为,每一次用心的发酵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在传承和发扬古蔺的酒文化。由此可见,尊重传统工艺,追求质量完美,这正使他们成为酿酒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人的付出和贡献让人们能享受到美味的潭酒,也让酒业得以持续发展,形成厂村协调发展良性循环。
图3图为实践队参观酒厂,实践队张韵涵拍摄
如今,在当地人眼中,二郎是郎酒的根,郎酒是二郎的魂。2022年的二郎镇GDP达83.13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白酒产业贡献占GDP九成以上,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引擎。炎炎夏日,队员们徒步由古蔺县中心沿着赤水河向二郎镇与茅溪镇寻去,进一步探索古蔺的致富之路。这座以酒文化闻名的小镇临近中国酱酒黄金产区赤水河,分布着上百家酒企。投目极眺,储酒罐高若擎柱,数以百计,甚是壮观。此行最难以忘怀的,是采访时政府工作人员对二郎镇过去振兴图强的欣慰和谈及未来规划时眼中闪耀的光芒与憧憬。
揆诸当下,独木难成林,郎酒正以“1+N”酱酒产业发展格局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循环,以郎酒庄园为核心,打造多个酒旅融合景点,充分联动全县的酱酒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形成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而茅溪镇重点推进九坝优质酱酒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酱酒主题三产融合示范区,加快形成古蔺县域经济副中心。
此次三下乡的旅程,让实践队收获颇多。队员们深入古蔺,欣赏了它的山清水秀,感受了它承载的历史的厚重,也看到了它脱掉贫困帽后迸发出的活力与生机。习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脚踏实际,志存高远,用实践为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的力量。(通讯员:代雨欣,牟宇雷,马思源,刘晶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