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安徽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动员高校学生积极扎根基层、深入实践,6月30日安徽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逐光基层服务践行团”奔赴宣城市郎溪县建平镇朗步街道,开启“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
探基层志愿脉络,启服务实践新程
晨光破晓,逐光基层服务践行团开启暑期实践首站,走进郎溪县郎步街道办事处,深度探寻基层志愿服务发展路径。在专题座谈会上,郎步街道胡主任与践行团成员围坐畅谈,围绕辖区志愿者队伍统筹管理展开热烈研讨。胡主任详细介绍了街道在整合资源、协调组织、项目策划等方面的经验与举措,并且介绍了郎步街道领航者志愿的优秀事迹,让协会成员对街道志愿工作的整体架构有了清晰认识。
对话志愿先锋 汲取奋进力量
继首站调研后,逐光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郎步街道北港社区,开启实践活动第二站——专访郎步街道优秀志愿者金咸俊。金咸俊同志愿者们一起探讨志愿服务经验,围绕志愿活动全流程与团队建设难题展开深度交流。谈及志愿队伍管理,他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详细介绍了团队通过制定标准化流程,确保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实践经验在志愿活动中,队伍成员团结一致 朝着完成志愿服务总目标出发。面对团队成长话题,金咸俊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动诠释队伍“互学互助、共同成长”的文化内核。此次访谈中,践行团成员们从金咸俊质朴而深刻的见解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将不断磨砺成长,用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志愿故事的新篇章。
筑牢生命防线 青春守护水乡平安
烈日炎炎,正值溺水事故高发期。践行团成员们走进郎溪县建平镇欧家庄开启了第三站,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防溺水系列安全宣教活动,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儿童群体构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安全屏障。活动现场,志愿者与社区工作者分组行动,走村入户发放《防溺水安全倡议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防溺水“六不准”、遇险自救互救技巧等知识。在欧家庄周边河流、池塘等重点区域,志愿者们顶着酷暑设置醒目警示牌,重新加固救生圈、救生杆等应急设备,并仔细检查设备完好性。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社区工作者将继续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为社区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探访文化志愿阵地 共话基层服务新篇
为深入探索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模式,逐光基层服务践行团走进建平镇综合文化站,开启实践活动第四站调研。在文化站站长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深度了解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挖掘基层文化阵地的独特魅力。座谈会上,站长详细介绍了站内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六支志愿服务团队。这些银发老人们以黄梅戏演艺为核心,融合文化宣讲、非遗传承等多元服务,在文化广场为居民献上精彩演出。站内集排练演出、技能培训、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不仅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更成为凝聚邻里情感、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调研让践行团深刻认识到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独特价值与发展潜力。
此次在郎步街道办事处和西郊村的实践活动,不仅让青年志愿者协会深入了解了基层志愿服务的实际情况,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积累了经验。未来,青年志愿者协会将充分运用此次调研成果,进一步加强与基层单位的合作,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提升志愿服务质量,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贡献更多青春力量。
(作者:徐礼庆、徐祥、刘美银、台俊伟|摄影:徐礼庆、徐祥、刘美银、台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