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访殷墟探古韵 践真知承文明

2025年7月10日,骄阳似火,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学院“文心红旅,薪火文彰”实践团前往殷墟王陵遗址探寻文明根脉,踏入殷墟王陵遗址,时光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三千年的烟云在眼前铺展开来,中华文明的厚重就这样撞进怀中。

殷墟王陵遗址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这里的每一座大墓都是一部凝固的王朝史诗,诉说着殷商文明的兴衰荣辱。站在M260大墓的保护房内,巨大的墓坑深达数丈,墓道的走向、殉葬坑的分布,都在无声地揭示着商代晚期的丧葬制度与社会等级。2022年考古勘探发现的围沟与祭祀坑,更让我们对商王陵园的布局有了全新认识——东西560米、南北300米的兆域内,不仅埋葬着商王的遗骸,更埋藏着一个王朝的礼制密码。

在车马坑展厅,半封闭的展示区域完整保留着考古现场的原貌。木质马车的辕、轴、舆、轮等构件虽已腐朽,但青铜车马器依然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殉葬的马匹与奴隶遗骸清晰可见,让人不禁联想到《诗经》中“车辚辚,马萧萧”的悲壮场景。这种将考古现场直接搬进博物馆的创新展陈方式,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鲜活可触的场景。

殷墟王陵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等文物,堪称商代手工业的巅峰之作。司母戊方鼎的复制品静静矗立在展厅中央,其雄浑的造型与精美的纹饰,让人难以想象三千年前的工匠是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完成这一杰作的。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铜四足觥、妇好扁圆铜壶等器物,不仅工艺精湛,更通过铭文揭示了商代女性在政治、军事领域的重要地位。

站在殷墟王陵遗址的观景台上,远眺洹水悠悠,我们深刻感受到历史赋予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是文明的见证者,更应是传承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千年风沙未掩的殷墟,从来不是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中华文明奔腾不息的基因密码。离去时,夕阳为车马坑镀上金边,青铜饰件的斑驳反光里,跳动着从殷商甲骨延续至今的文明脉搏。这光,是历史在大地上刻下的永恒坐标,是民族精神穿越时空的接力棒——它照见的不仅是过往的辉煌,更在昭示:每一代对文明根脉的守护与传承,都是为人类文明长河注入的东方力量。

作者:王振达 方海懿 徐海烽 孙奥

上一篇:探访金色油库,共绘振兴蓝图——湖南工学院学子深入衡南普贤茶油基地调研学习
下一篇:安师学子探访青岛斫琴工坊,共鉴古琴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