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海丝寻舟”实践团队与上海航海博物馆举行线上古船技艺与文化传承研究交流会,与博物馆专家深入探讨非遗保护新路径。
(图为交流会主界面)
在国家非遗福船传承中心会议室内,“海丝寻舟”实践队与博物馆研究员陈雪冰、倪𤾆、林冲等专家通过线上的形式开展古船技艺与文化传承研究交流会。“海丝寻舟”实践队队员们详细汇报了近日走访泉州、晋江等地非遗传承人的实践成果,展示了收集整理的福船技艺资料和影像记录。
(图为实践队向“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汇报界面)
“这些第一手的田野调查资料非常珍贵。”“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船模中心研究专家陈雪冰在听取汇报后表示,“年轻学子深入非遗传承一线,为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鲜活力。”会上,双方就水密隔舱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传统造船工艺的现代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交流会结束后,团队成员向校外指导老师、著名海洋文化学者许路汇报了实践心得。“通过这次走访,我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紧迫性,也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能性。”队员代表在汇报中说道。
(图为实践队汇报时线下画面)
许路老师表示:“这种田野调查+学术研究的模式,既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也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新思路。希望实践队未来能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
(图为实践队给许路汇报近日所得)
从非遗工坊到专业博物馆,“海丝寻舟”团队用脚步丈量文化传承之路。这种将田野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不仅让古老技艺得到更好保护,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收获了成长,展现了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生动图景。
文字:许铭骏 陈咏鑫
图片:“海丝寻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