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7月13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化工院“麓山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流塘村,面向当地中小学生组织开设了两场主题鲜明的趣味手工课程。
主讲人讲解风车制作步骤
课程筹备期间,主讲人依据学生年龄层次与认知特点,分别开设了风车制作与手抄报绘制课程。在低年级纸杯风车制作课程中,主讲人首先完整演示了利用常见纸杯制作旋转风车的全过程。随后,主讲人将制作流程分解为清晰步骤,指导学生们完成:纸杯杯身的均匀剪裁、叶片特定角度的折叠、杯底中心点的穿孔与固定、以及手柄的安装与加固。在基础结构完成后,主讲人引导学生使用彩笔,在风车叶片表面进行个性化图案的绘制与着色。
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实践环节中,主讲人逐一指导学生使用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完成各自风车的剪裁、折叠、组装及涂色操作。课程尾声,主讲人提议进行作品展示,随即,多名学生带着自己的彩色风车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进行了展示。
主讲人介绍攸县特色
在面向高年级学生的“我的家乡·攸县特色”主题手抄报课程中,主讲人从风景名胜和传统美食两方面引导学生聚焦于流塘村所属的攸县本土文化资源,并指导学生收集相关素材,构思手抄报版面布局。
学生制作手抄报
随后,学生们使用画笔,在纸上尝试描绘所选风景的特征或特色美食的形态。为强化认知,课程中嵌入了“大家猜猜看”的互动环节。主讲人展示攸县著名景点和特色美食的图片,由学生举手抢答,说出其正确名称或主要特点。该环节旨在通过图文匹配和口头描述,提升学生对攸县标志性自然景观与饮食文化的辨识度与记忆点。
此次手工课程通过“示范讲解+自主实践”的教学方式展开,低年级学生通过手工制作锻炼了动手能力和专注力,高年级学生则通过手抄报创作加深了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表达能力。活动在动手实践与文化浸润中,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讯员 舒玉芝 饶峭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