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用青春绘制乡村新画卷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纪实

      日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全省高校“双带头人”书记“广东行”专项行动团队)把“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建设列为年度重点任务,在支部书记叶满波教授的指导下,牵头组建师生党员“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星熠队”。由支部党员教师李文带队,奔赴惠州市惠东县吉隆镇及周边片区,以“党建+文化+服务+研学”模式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抵达当天,吉隆镇人大副主席严凤君、吉隆镇团委专职副书记罗镇波、吉隆镇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伟坚、吉隆镇大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梁建谈等人,与星熠队带队老师李文及学生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就未来14天的乡村支教、传统文化调研、乡村彩绘等活动展开充分沟通,用14天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吉隆样板”。

一墙一客厅,绘出丰收与乡愁。师生携手村民共绘200㎡“稻穗飘香”主题墙绘,将稻穗科普、水稻收割等内容融于村巷,让原本普通的村墙成为承载集体记忆的“乡村会客厅”。

      一课一教材,非遗浸润童心。4天12课时“非遗小匠人”课堂走进吉隆镇中科幼儿园,青花瓷纸盘、客家围屋绘制、舞龙手工制作三大模块覆盖120名幼儿,课程包直接被幼儿园采纳为校本教材,实现高校美育成果就地转化、长效落地。

      一家一工坊,红色基因代代传。党员教师带领50余户家庭开展抗美援朝主题亲子手工与观影。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红色文化知识融入游戏、讲故事、手工制作等活动中,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少儿深入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历史,感受军人的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

      一研一报告,留下带不走的智库。团队深入走访吉隆镇舞龙协会,形成《吉隆镇非遗与美育融合调研报告》,为乡镇研学、文创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与创意蓝本。

      一场一IP,舞龙“活化”再出圈。实践期间,突击队同步举行“吉隆祥龙”IP形象设计工作坊,邀请舞龙老艺人、村民代表与师生党员共同提炼“独角龙、鱼鳞纹、红绸火球”三大视觉符号,最终诞生“吉小龙”Q版舞龙少年形象。该IP已快速应用于墙绘、微信表情包、帆布包等首批文创产品。

      一步一丈量,串起叶挺足迹。突击队开展“赓续铁军精神”叶挺故居红色研学。师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叶挺纪念馆、故居旧址和铁军广场,以“一张行军地图、一封家书、一把军号”为主线完成沉浸式学习。

      此次“三下乡”专项行动,把高校党建势能和艺术美育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既让大学生在田埂课堂读懂国情,也让乡村儿童在家门口遇见非遗、触摸红色记忆;通过“党建+文化+服务+研学”模式助力了乡村发展,积极响应了“百千万工程”的号召,提升了村容村貌、丰富了村民精神生活,也为高校服务乡村提供了可复制样板,引导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青年心中播下服务基层的种子。

      记者:李文、于东浩

      摄影:张夏颖、张耿洽、华婷

上一篇:用青春绘制乡村新画卷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纪实
下一篇:用青春绘制乡村新画卷 |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强国行”“广东行”专项行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实践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