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五点,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街道花照壁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灯火璀璨、暖意融融,以“花好月满照壁夜,灯耀家国共此时”为主题的2025年中秋国庆慈善花灯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社区多年深耕的“慈善节日IP”,本活动以“慈善、友爱、和谐、共融”为理念,将传统文化传承、爱国情怀培育与慈善服务实践深度融合,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慈善商圈共益服务”的成熟载体,激活辖区党员、居民、共建单位、商企、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参与热情,让“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落地生根,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注入新动能。
文艺搭台+慈善演绎,双节氛围蕴藏社区温情
活动现场,“花照艺韵·家国同辉”文艺展演率先点燃气氛。格林幼儿园的手语舞《我和我的祖国》、嘉德蒙台梭利幼儿园的武术操《武启德光》传递少年爱国情;社区居民自编自演的舞蹈《感恩祖国》《美丽中国》《五星红旗》尽显中秋雅致;四川省兼济书院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带来的古琴表演《阳关三叠》流转民乐清音;社区党员原创诗朗诵《花好月满照碧夜,灯耀家国共此时》则通过月光、红扇、灯笼等意象串联展现新时代退休人员的精神风貌;社区居民走秀《中国红》演绎出静默与律动的共生之美;立玛格斗俱乐部的武术表演《中华武术魂》体现出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这次的精彩节目均来自“社区治理合伙人”的自发参与,既有居民的“草根创作”,也有商家单位的“专业助力”,更有社会组织的“统筹串联”,生动诠释了“人人都是社区建设者”的理念。
节目间隙的“趣答双节·智聚照壁”互动环节同样热闹。“中秋节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成为固定节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哪一年?”一道道融合双节文化与爱国知识的题目,让老年居民、青年家庭、孩童们纷纷举手抢答,答对者收获的不仅是小奖励,更在互动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与国家历史的认知。
而在活动现场另一侧,“公益暖照壁·服务伴佳节”专区则将慈善便民落到实处。辖区理发店商家提供免费剪发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为老年居民义诊,还有禁毒宣传、河长制宣传、反诈普法讲解、老党员工作室咨询、有事来协商等展位。这些由“社区治理合伙人”共同搭建的公益服务平台,让居民在感受节日喜悦的同时,实实在在享受到慈善服务的温暖,也让“慈善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多元主体共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多元慈善聚合力,坚守培育持续服务生态
“从第一年只有社区工作人员、共建单位和少数居民参与,到如今商家企业主动提供公益便民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执行、志愿者常态支援,这些年的变化,正是‘多元共治共创,慈善聚力为民’理念的最好实践。”花照壁社区党委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刘文洪讲到,本次活动有党员带头组织节目,有企退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有儿童家庭加入互动——多元主体的深度参与,让“共建共治共享”不再是口号,而是具体的行动。
自2019年起,花照壁社区便以中秋国庆双节为契机,探索“慈善+”的社区服务模式,如今已形成“党委引领、居委会主导、社会组织承办、商企支持、居民参与”的成熟体系。更重要的是,这种“共治共创”并非局限于单次活动。通过多年的培育,社区已组建起稳定的慈善宣讲团、慈善商圈联盟、志愿者服务队,许多“一次性参与者”变成了“长期服务者”:曾在花灯会上表演的居民舞蹈队,如今定期为社区老人开展文艺慰问;首次参与公益展的商家,后续主动加入社区“便民服务日”;参与互动的居民骨干,成为社区治理的“信息员”“调解员”——这种“活动搭台、慈善助力、持续服务”的模式,让社区治理生态不断完善,也为多元主体提供了参与社区发展的稳定渠道。
月光下,花灯璀璨;人群中,笑语盈盈。这场融合多元能量的中秋国庆慈善花灯会,不仅是一次节日的庆祝,更是花照壁社区多元主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缩影。——在这里,每一个“合伙人”都是社区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推动者,每一份因“慈善”联结的温暖与力量,正让社区成为更有温度、更有活力的“幸福家园”。
未来,花照壁社区将继续依托社区慈善基金,进一步整合辖区资源,深化“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推动“慈善+”服务模式常态化、多样化,让多元主体的参与从“节日限定”变成“日常常态”,让“慈善、友爱、和谐、共融”的理念融入社区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为建设全龄友好、文化繁荣、治理有效的社区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