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和苑10栋3楼的黎奶奶最近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困扰她一个多月的漏水问题,在社区启动“党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后,仅用五天就得到圆满解决。这个看似普通的民生问题,却见证了托溪社区以“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新模式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创新实践。
面对居民自治能力不足、专业力量缺位、多方协调机制不畅等基层治理普遍难题,托溪社区党总支创新构建“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治理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在这场漏水纠纷中,社区党组织迅速响应,将个案问题上升为党组织牵头攻坚的治理议题,一场在党群服务中心召开的现场协调会,让参与者亲眼看见问题现状,亲耳倾听居民诉求,开启了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红色网格”在这一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社区建立起“组织联建、事务联议、资源联享、难题联解”的四方联动机制。每个网格都配备了由党员骨干、专业人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团队,形成“网格发令、部门执行”的快速响应格局。在黎奶奶的案例中,正是通过网格体系,具有建筑工程背景的党员志愿者刘师傅主动“出列”,用专业设备精准锁定漏水元凶,并以科学验证方案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专业化志愿服务为基层治理注入暖心力量。社区创新运用“三所联动”调解机制,党员调解员既准确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晰权责,又从“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出发,唤醒邻里情谊。物业党员技术骨干现场制定维修方案,社区民警协助商定赔偿细则,整个过程坚持“每日跟进、全程透明”,体现了志愿服务在基层治理中的专业价值。
困扰居民月余的难题高效化解后,社区并未止步于个案解决,而是以此为契机,系统构建“哨源收集—分析研判—吹哨报到—处置反馈—考核评价”的全链条闭环治理体系。如今在托溪社区,“哨源”已拓展至网格员巡查、居民议事会、线上平台等多渠道,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的转变。“居民议事厅”“网格恳谈会”等民主协商平台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自“党建+网格+志愿服务”机制深化运行以来,社区12345热线投诉量同比下降42%,矛盾纠纷化解率保持100%,居民满意度持续提升。从停车管理到环境整治,从为老服务到文化惠民,这一创新模式正在社区各个角落生根发芽。
这条漏水纠纷的化解之路,展现了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它证明,只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治理机制,以网格为基础单元,以志愿服务为专业支撑,就能让民生难点变成治理亮点,让群众烦心事变成暖心事,共同谱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篇章。(通讯员:游光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