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彩绘焕活老院,一方阵地聚拢民心。曾经,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瑞达社区自然家网格阵地的闲置角落是居民眼中的“遗憾地”,老人想找个固定地方下棋歇脚,只能蹲在路边;孩子追逐嬉闹,没个安全的游乐区;秦腔票友想亮嗓、非遗爱好者想传艺,连一方小舞台都寻不到。可如今,这里却成了全社区最热闹的“幸福圈”:卡通石墩旁围着追闹的孩子,花木兰彩绘墙前居民忙着拍照,凉亭里老人闲话家常,各层活动室里非遗体验、秦腔演唱轮番上演。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靠网格“小支点”撬动的一场“微改造”。

精准“把脉”痛点,让改造不偏航。改造前,网格团队没急着画蓝图,而是扎进居民堆里“听需求”:张大爷念叨“要是有个凉亭避雨就好了”,李妈妈发愁“孩子在路边玩太危险”,秦腔爱好者张师傅盼着“能有个地方练戏”,非遗传承人李小敏遗憾“剪纸手艺没人学”……把这些“心里话”一条条记下来,最终梳理出“老人需休憩、儿童需游乐、居民需文化”的核心痛点。据此,“自然家网格阵地改造”被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原本“沉睡”的闲置空间,终于有了清晰的改造方向。要做“全龄友好”的综合服务阵地。
巧聚资源绘蓝图,让空间有温度。要让改造既“接地气”又“有特色”,网格团队当起了“资源红娘”:牵线辖区志愿者,把原本冷冰冰的石墩绘成哆啦 A 梦、小兔子等卡通形象,孩子见了直喊“想天天来”;琢磨着添点文化味,将空白墙面打造成“花木兰从军”主题彩绘,路过的居民都忍不住驻足称赞;功能划分更是“贴着需求来”。文化大院加建凉亭,地面用环保颜料画出萝卜蹲、跳房子的格子,孩子能安全玩、老人能旁边歇;负一楼改舞蹈室,镜子,满足居民跳舞需求;一楼做“四季活动室”,夏天能乘凉打牌、冬天可取暖休憩,还能提供临时就餐服务;二楼设非遗教室,寒暑假专门教孩子剪纸、泥塑;三楼搭秦腔会客厅,音响、戏服架、戏谱架一应俱全,票友们终于有了“专属舞台”。
全员动手焕新颜,让改造有力量。改造现场,网格员成了“全能选手”:一会儿蹲在地上和志愿者一起给废旧轮胎和石墩勾线填色,指尖沾着颜料也不在意;一会儿趴在文化墙前细化花木兰的铠甲纹路,力求每一笔都传神;这边刚协调完凉亭搭建的施工时间(特意避开居民午休)。20多天连轴转,“沉睡”的空间彻底“醒”了:卡通石墩成了孩子的“专属玩伴”,花木兰彩绘墙成了社区“网红打卡点”,凉亭里的笑声、活动室的热闹,让整个网格都充满了烟火气。
长效服务守幸福,让温暖不褪色。“现在下楼就能陪娃玩跳房子,累了去凉亭歇会儿,晚上还能去舞蹈室跳舞,这日子太舒心了!”居民李阿姨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但网格团队知道,“改得好”更要“守得住”。很快,“日常巡查+居民监督”机制落地:每周有人检查凉亭座椅、活动室设备,坏了及时修;每月组织志愿者清理彩绘,让墙面始终鲜亮。更让人期待的是“固定活动日”计划,让阵地不只是 “好看”,更“好用”,成了居民天天想逛的“幸福圈”。
一方闲置空间的“重生”,一群网格员的“走心”,让网格“小支点”真正撬动了社区“大幸福”。在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瑞达社区,基层治理的温度,就藏在孩子的笑声里、老人的闲聊中,藏在每一处为居民着想的细节里,这便是“七彩家园・魅力瑞达”最生动的模样。(虎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