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1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好家风“吹”靓新农村

时值深秋时节,漫步在平度市蓼兰镇的乡间小道,脚下银杏叶铺就的金黄地毯沙沙作响,阳光透过疏朗的枝桠,洒下斑驳光影。农家院落里,镌刻着“勤俭持家”“睦邻友善”的原木家训牌,与檐下悬挂的金黄玉米、火红椒串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一位推车送孙辈上学的老人,自然地弯腰拾起路面的纸屑投入垃圾桶——这般看似寻常的举动,背后是蓼兰镇以家风文化建设破解环境治理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生动实践。

家风“润”心,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朱子家训》中的这句古训,在蓼兰镇何家店村村民老何家自制的木牌上格外醒目。“祖辈传下来的话,不能只挂在墙上,更要落在手上。”去年,村里开展“家训溯源”活动,老何翻出曾祖父留下的治家手札,将其中“居虽陋,庭必净”六字提炼为新家训。自此,全家老小主动承包了门前百米巷道的日常清扫,成为自觉行动。

在蓼兰,像这样从古籍中挖掘、从长辈口中打捞、经全家商议后定制的家训,已涌现出万余条。村民们并非简单照搬,而是运用青石雕刻、木板烙画、剪纸装帧等传统技艺精心制作家训牌,让古老的道德规范在与时俱进中焕发新生,更深深植根于民心。

庭院“比武”,让家风文化可看可学

以优良家风促进行动自觉,蓼兰镇设计了一系列“接地气、有生气”的载体。该镇升级“美丽庭院”评选标准,不仅看房前屋后是否整洁,更注重审视“庭院文化”——家训是否上墙、家风是否践行、是否示范带动邻里。村民们由此被激发起巨大的创作热情,自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木,利用废旧瓦罐、轮胎造景,甚至开辟出传承农耕文化的“家风菜园”。

“以前觉得扫地是自家小事,现在明白了,这关系到一家的精神风貌和门风传承。”大彭家村的彭大娘道出了许多村民的共鸣。

为进一步将软约束转化为硬规范,蓼兰镇推行“积分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等公共事务均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结果与“文明家庭”评选等直接挂钩。积分高的家庭被推选出来分享治家心得,形成了“一家带百家、百村带全镇”的滚雪球效应,文明乡风在相互效仿中蔚然成风。

乡贤垂范,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注重发挥乡贤、老党员的“头雁”效应,是蓼兰镇工作的又一着力点。年过七旬的退休教师徐文华,不仅将自家庭院打造成全镇闻名的“家风示范点”,还主动包联周边五户村民,每周固定时间带领大家清扫公共区域,用无声的行动践行着“睦邻友善”的家训。

同时,镇里精心组建“家风宣讲团”,成员们用亲切的乡音乡语,深入浅出地讲述家风传承与环境维护的内在关系。许多村民在听后豁然开朗:“原来保持清洁整齐,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是对祖辈训导的身体力行,是对家乡发自内心的珍爱。”

秋风轻轻拂过蓼兰的广袤田野,家家户户门前的家训牌在煦暖的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金叶飘落之处,整洁的村巷、雅致的庭院与村民们脸上自信从容的笑意,交融成一幅动人的乡村画卷。

 

上一篇: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宝南社区联合宝银社区开展 “童探消防站,大手护同行”研学活动
下一篇:中交一公局集团运城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举办“情暖建设者”健康义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