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泰山走向世界:泰山外国语学校第二届国际理解教育嘉年华成功举行
“文化就像彩虹,不同颜色在一起才更美丽。”六年级学生孙梦巧将自己制作的中华脸谱与非洲面具并列悬挂时,道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真谛。
本报讯 11月15日,泰山外国语学校变身“小小地球村”,第二届国际理解教育嘉年华在这里欢乐启幕。全校师生与家长代表齐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共同感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交融盛宴。
校园里的“环球之旅”
走进校园,仿佛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环球之旅”。五大洲活动区域各具特色:多元文化体验区内,孩子们认真制作各国手工艺品;美食品鉴区飘来阵阵香气,引来不少“小食客”排队品尝;互动闯关区笑声不断,体育竞技区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
“我们希望学生既能扎根泰山文化,又能拥抱多彩世界。”小学部主任苗艳丽在开幕式上道出了学校的育人理念。
七年级的周卓源刚刚体验完印度汉娜手绘,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虽然画得不够完美,但亲手尝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小使者,大大梦想
文艺展演环节,英语剧《中国梦》赢得满堂彩。六年级的冯博轩同学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分享创作心得:“我们要寻找最能代表中国、又能打动世界的文化元素,这个过程让我们真正理解了文化交流的意义。”
吉祥物“阳仔”的设计者、四年级王泽萱同学的设计理念令人赞叹:“我把泰山石敢当的坚毅精神和世界通用的微笑符号结合,希望展现我们从泰山走向世界的自信与友好。”
小学部家委会主任张营女士欣慰地说:“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出的从容自信和开放心态,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国际理解教育带来的成长。”
“1545N”:把成长化作登山之旅
这些精彩表现的背后,是学校创新的“1545N”国际理解教育模式的扎实支撑。小学部教务处主任郭青青用生动比喻向记者详解:“这个模式把学生的成长比作登泰山——‘1’就是以泰山文化为根基;‘5’是沿着孔子登临处、红门、中天门、南天门到玉皇顶的五个成长阶段;‘4’是通过课程、活动、环境和家校协同四大支柱来支撑;‘5’是培养五大核心素养;最后的‘N’是构建多元的国际交流网络。”
“这套课程让孩子们的学习有了清晰的阶梯。”初中部家委会主任张蕾蕾女士表示,“孩子通过‘泰山与世界的对话’项目,不仅深化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更获得了向世界讲述泰山故事的自信与能力。”
从泰山出发,向世界启航
活动在精彩的演出中圆满落幕,但学校的教育创新永不止步。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完善“1545N”国际理解教育模式,拓展更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培育更多扎根泰山、胸怀世界的时代新人。
四年级王子怡同学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我要做文化交流的小使者,让世界听到泰山的故事,也带着同学们走向更精彩的远方。”
夕阳余晖中,文化的种子已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场从泰山出发的美好旅程,正载着孩子们的梦想,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文化在交流中彰显价值,文明在互鉴中共同进步。泰山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用一场精彩的嘉年华,展现了当代教育对外开放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