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湖南省高校易班发展中心、长沙铜官窑国风乐园协办的“品非遗之韵 燃薪火传承”第二届“发现长沙之美”网络视听公益作品征集展示活动闭幕式及颁奖盛典在长沙举行。本次活动共收到4万余件参赛作品,青年创作者们用多元创意为长沙非遗注入青春活力,让湘剧、湘绣、夏布等传统技艺走进大众视野。

本次参赛作品涵盖影视创作、创意设计、公益实践等多个类别,不少作品凭借巧思脱颖而出。湖南师范大学的创作者将湘剧、花鼓戏的唱腔韵味转化为可视化画面;湘潭大学的《惟石,惟时》聚焦传统器物,细腻呈现时光留下的印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红色文创包装设计,把湖南第一师范旧址的红色底蕴融入设计美学。

非遗技艺的现代表达更具吸引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古窑生秘色,一瓷锁千秋》镜头下,千年铜官窑的窑火传承故事引人入胜;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和湖南科技职业学院的作品,分别以夏布的经纬交织和湘绣的针丝柔情为主题,让观众读懂传统手艺的匠心;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湖南师范大学联合打造的《长沙非遗盲盒》,用趣味互动形式为非遗传播开辟新路径。

活动现场,由湖南教育电视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共青团望城区委员会和长沙市俊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网络视听创制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同步启动。该计划将采用“高校教学+媒体实践+企业技术+非遗基地”四维协同模式,培养兼具非遗文化素养与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外,校企共建的“数智文旅”融合创新实践基地揭牌,将为青年学子提供实践锤炼的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据介绍,“发现长沙之美”网络视听公益作品征集展示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2023年首届活动以“发现城市之美”为主题,历时200余天,覆盖全国100余所高校,征集作品3万余件,从“文旅结合+思政育人+融合传播”角度发现长沙之美。本届活动在首届基础上升级,不仅引入AIGC技术赋能非遗传播,还搭建了“湖湘文化 世界传播”大中小学校创新实践平台,让非遗传承走出校园、走向世界。(郭辉 何先进 龚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