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以青春之力量,扎根社区服务

人物简介:高迪,1989年生人,郑州市市级社会工作督导,金水区社工督导人才,中级社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州市最美社工、金水区社会工作杰出人才。2014年毕业后来到郑州,入职梓闻社工,坚守社区服务7年,从事督导工作4年多,目前参与机构服务运营与管理。先后参与社区服务、残疾人服务、困境未成年人服务、司法社工服务以及民政部牵手计划服务,始终坚持专业理念,践行服务使命,关注改变的力量。所服务的2个案例分别荣获“金水区第二届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和“2016年度郑州市社会工作十佳案例”,曾获郑州市先进个人、金水区十佳社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

初进社区,群众基础不可少

2014年一毕业,我的第一个岗位便是走进社区,开展居民服务。当时没啥工作经验,就是一股脑的热情,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但穿着红马甲走在社区里时,居民都疑惑地看着我们:“你们是干啥嘞?”;当拿着宣传页邀请居民参加活动,大家都半信半疑地说“这有啥用?”。面对一系列的不认识、不知道、不理解,我们初入职场的兴奋瞬间一扫而光,心情也跌入谷底。我想,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这跟我们课本学的,跟我们想象的都不一样啊。于是我们开始开团队会议,头脑风暴找原因。既然居民不了解,那我们就需要走出去多宣传;既然活动参与度不够,我们就要多做需求与访谈,更新活动内容;既然群众认可度不足,我们就要主动到群众中去,深入一线做服务。接下来,我们开始了忙碌的日子,一个个变身成了能说能干的“女汉子”,每周定期定点拉着物资去“摆摊”做宣传,逢人就介绍社工是个啥,社工可以干啥,来到中心可以享受啥服务。与此同时,趁人多的时候,我们还轮流到社区漫步,通过走访、观察、聊天,真正了解居民的所思所想所需,从居民兴趣入手,同步设计服务活动,后期还定期到热心、有需求的居民家里探访,做服务评估跟进。慢慢地,红马甲成了我们每天的标配,小区里多了我们与居民互动的身影,社工场馆里多了居民的笑声,社区活动现场人头涌动,热闹非凡。居民的广泛参与是我们用心工作的见证,只有深入其中,打好群众基础,才能让服务更加接地气儿,让居民的幸福感更真实。

社区是宝地,盘活资源是关键

面对居民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如婚姻关系辅导、亲子教育、妇女课堂等,作为青年社工有时也甚感为什么自己不是样样都会的“小能手”。当在服务中发现困境群体和家庭需要关爱,需要各种资源的援助,其中很直接的就是需要金钱、物资援助以及社区网络的支持,但社工力不足时,又该如何破局呢?社工的工作纷繁复杂,居民诉求、社区活动等单靠社工自身的力量来解决肯定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社工作为一名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作用,盘活社区资源,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社工服务,实现社区互帮互助。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实现,而是既要有效识别和整合资源,又要链接资源,使资源需求方和资源拥有者建立合作关系,还要定期维护,维系发展。

说干咱就干,我们先后开展了尝试,首先,在社区开展邻里集市文化节,在社区营造理论支持下,从“人”“文”“产”出发,整合辖区各类资源,搭建集市平台,便民利民,促进社区邻里互助。首次活动共链接 26家商户、公益组织参与到邻里集市,涵盖美食、衣服、小商品义卖及义诊、义剪等丰富多样的内容。居民在现场体验免费公益服务,进行义诊咨询和义剪,而跳蚤市场的孩子和家长们互换喜欢的物品,有些还加了微信相约活动后一起讨论物品的更多用途。不仅如此,有些居民发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得知是本社区的商户售卖,便加了微信,相约下次到店里了解更多商品。活动后商户和居民纷纷反馈这样的形式很好,既增加邻里往来,又互惠互利,是一个合作双赢的机会。其次,我们重点关注辖区困境群体,实现资源帮扶和支持,开展“汇聚微力量,圆梦微心愿”困境儿童社会支持主题活动,加强困境儿童及家庭与社区居民的融合互动,增强其社会支持网络体系的建构。在服务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入政府、企业、大学生志愿者、辖区居民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资源来完成公益服务,共计收集爱心物资近2万元,圆梦30个困境儿童的微心愿,同时帮扶重点困境家庭4家。帮扶活动也让我深深感受到:身在社区一线,不能忽略弱势群体的需要。社工是社会的眼,要在社会容易忽略的地方,看见困苦人的需要;社工是社会的手足,要在社会上有缺失的地方给予坚强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社区资源的整合与挖掘是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自治、实现社区发展等目标的有效支撑。

发挥组织与骨干力量,激发社区活力

在基层社区,社会工作者需要广泛动员社区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骨干的存在和有效运转,是实现多元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能够在推动社区服务常态化、动员居民参与、营造志愿精神文化并最终重塑异化的社区空间方面发挥助力作用。在组织培育过程中,作为社工,我们前期要先做好需求和组织情况摸底,以居民兴趣为发力点,以骨干居民为核心,以文体娱乐性社会组织为抓手,寻求社区支持和帮助,经过宣传、招募、组织后,选举确定负责人和管理团队,并积极为社区组织的发展对接人力、物资等资源,协助队伍规范化运作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支持是基础,团队骨干是保障,日常训练是重点。通过常规训练,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激发成员学习与表现的潜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团队建设,通过个案跟进、团体活动、分享交流等方式,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成员对社区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二是协助组织正向发展,通过开展内部协商自治活动,共同商讨组织章程和发展目标、现阶段的困难及解决对策等,提升成员参与度和对组织的责任感;三是能力培养,针对骨干居民开展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其管理意识和能力;四是引导组织回馈社区,社工既要组织开展各种社区活动,促使团队成员发挥才能,成为社区服务的提供者,又要鼓励成员主动发现社区的需要和问题,协同参与社区治理与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青年社工,要加油!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基层民主的运作空间,是公共服务传递的终端环节,社会工作者在城市的最基层,直接面对群众,所展现出的高水平、高素质,能够提升人民群众对基层治理和服务的印象,帮助建立政府的公信力。所以,作为社工,我们应当:第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从政治觉悟、政策了解、沟通表达、群众沟通、专业服务等不同方面长进,做好政策信息的向下传达,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第二,要跳出“唯专业化”“唯社工化”的自我盲区,用更多元化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用跨专业的理念去合作沟通,站在“居民视角”换位思考,真正了解不同的社区主体需要什么,社工当如何回应,而不只是“我想要做什么”。

第三,要主动承担起作为青年的社会责任,理性看待在基层工作的压力与挑战,客观审视自我的不足而后努力调整,敢于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

当然,青年社工的成长也需要社区各界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期待各方在角色认识上给予社工更多的认同,在工作环境和空间上给予一定的保障和尊重,在成长培训上给予更多的机会,在工作机制上给予更多的激励。相信,未来可期!

上一篇: “90”后第一书记的乡村振兴路——记临沂市河东区相公街道高家团村第一书记类成龙
下一篇: 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痴呆患者个案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