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 共同打造有温度的“社治港湾”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创立了“社治港”社会治理品牌,构建区级“港湾”、乡镇(街道)“港口”、村(社区)“码头”、小区(院落)“集装箱”服务体系,打造能融合、可输出、有温度的“治理港湾”,提升社区居民认同感。

创新打造基层治理品牌

在区级层面打造“社治港湾”。串联新都区、彭州市、金堂县、广汉市等周边县(市、区),形成“社治港”社会治理旅游环线带,按需布局邻里驿站,打造成都北部区域产业社区邻里聚落。与广汉市、重庆市江北区分别实现70个、81个事项跨区域通办,设立8个24小时“智慧政务小屋”,实现社保查询、户籍证明等221项业务24小时“不打烊”服务。全区18个社区、16个小区分别获评“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和“成都市百佳示范小区”称号,61个集体(个人)在社会治理领域获奖。

在乡镇(街道)层面打造“社治港口”。根据乡镇(街道)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打造“古城新语”“八阵印象”“一小三微”等7个“港口”。建设大弯街道大弯社区治理学院、大同街道“社治港”两个基地,孵化培育社区治理主体和项目。建立青白江区社区发展基金会,全年筹资34.01万元,培育社区微基金8个,支持信托制物业服务改革试点项目。联动乡镇(街道)实施49个社会治理项目,其中市级项目26个。

在村(社区)层面打造“社治码头”。联动社会力量,发展社区集体企业、社区商业,营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场景、“一社区一特色”的社区美空间,打造“凤领革新”“厢遇壁峰”“渔火红树”等58个党建品牌。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社区达人暨社区合伙人招募行动,支持社区居民自主策划、包装、实施50个小微民生项目,发布175个“社区合伙人”项目需求清单,74个社区产业项目合作联建,助推城乡社区发展。

在小区层面打造“社治集装箱”。以物业闲置用房、社区闲置空间等为载体,打包治理与服务需求,建设“宏瑞阳光·郦城”“名城港湾”“友好驿站”等68个集成各类服务功能的“社治集装箱”,收集居民需求,解决居民难题。开展基层党组织“红色兴家”行动,实现225个小区党组织全覆盖,培育1200余名“红色管家”,实施142个区域化共建民生项目。

建强基层治理人才队伍

通过培育自治队伍、组建机动网格员队伍、赋能专职队伍,青白江区持续推动社区人才队伍融入网格、形成合力、发挥效用,夯实基层治理人才基础。

开展社区“亲治理”,孵化培育自治队伍。以项目为抓手搭平台、建组织、促共治,持续实施社区“亲治理”项目,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社区公益、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等,鼓励1000余名居民自主策划、包装、实施小微民生项目156个,搭建居民交流沟通平台。

激活社区“微网格”,合理划分服务单元。优化网格布局,以楼栋单元为单位划细划小微网格,形成“83个总网格+283个一般网格+2967个微网格+534个专属微网格”立体化全覆盖的网格体系,吸纳5579名微网格长(员)参与社区治理。完善人口底数、特殊人群、网格事件三本台账,实现“问题发现—上报—解决—反馈”“社区派单—解决—反馈”两个闭环。发动微网格长(员)参与社区疫情防控、特殊人群关爱等工作,建立全区1.1万余名特殊人员信息台账,每日一巡一报。

聚焦社区“大发展”,为社区工作者赋能增效。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培养、职业化发展体系,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分类、分层培训机制,修订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优化完善社区工作者信息管理电子备案系统,建立人员动态跟踪和管理机制。

汇聚共建共治多方力量

在“社治港”治理品牌的基础上,青白江区延伸打造了“社治专列”品牌,广泛凝聚多方力量,主动问需、问计、问智于民,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让“专列”驶向周边区域,促进同城化发展。

放响“社治专列”的“小广播”,汇聚多方力量共治。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统筹公安、司法、综合执法等专业力量,编入网格队伍,推动治理末梢向小区(院落)、群众家门口延伸。建立“区级部门—无人值守小区(院落)”结对机制,抽调281名区级干部下沉76个无人值守小区(院落)开展疫情防控值守,筑牢社区疫情防线。加强区域共建互联。建立区域工作共商平台,组织开展“社治专列”系列沙龙,加强区域之间经验交流。深化项目共建,通过建立区域共建合作事项清单,打造结对共建项目。

共创“社治专列”的“安居包”,实现社区服务精准供给。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集智共创一批居民十五分钟“安居包”为目标,持续为社区居民提供品质服务、精准服务、智慧服务,探索为民惠民新路径。一是聚焦资源整合,强化社区品质化服务供给。区级“港湾”、乡镇(街道)“港口”、村(社区)“码头”、小区(院落)“集装箱”分级制定服务清单事项。强化资源统筹,建立区级部门联席会商机制,统筹区级13个部门15类惠民资源,提供疫情防控、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21项“安居包基础套餐”。二是聚焦差异需求,强化社区精准化服务供给。通过问需集智,梳理明确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明确服务着力点,完善“21项基础服务+N项自选服务”的“安居包服务套餐”,推动社区服务精准供给。三是聚焦数字赋能,强化社区智慧化服务供给。建立需求调研先行、技术服务指导、多方部门协同的工作模式,推动市、区两级9个智慧社区、13个智慧小区示范点位创建。建设社区智慧应用场景,以智慧化手段加强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智慧服务“零距离”。

上一篇: 湖北省健全五个机制 把城乡社区构筑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下一篇: 浙江省云和县狮山社区: “片区管家”让居民感到踏实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