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兜牢民生底线,绘就温暖底色,上海浦东新区探索超大城市社会救助工作模式

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和质量民生,全力打造统筹衔接、分层分类、精准高效的综合救助格局,探索形成弱有众扶、大城共助的“浦东样本”。

体系化建设聚力,打造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共同体”

夯实“9+1”制度体系。浦东新区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机制作用,聚力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相衔接的综合救助格局,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成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等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急难救助三类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9+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每年救助各类社会救助对象约35万人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近5亿元,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建强三级工作网络。浦东新区建有一支1500多人的社区救助顾问队伍,实现了“区—街镇—村居”全覆盖。制定《浦东新区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指南》,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内容,培树骨干力量16人,以讲师团的形式开展常态化培训,并通过举办社会救助业务知识和档案竞赛,开展金牌社区救助顾问、案例“双优”评选等活动,发挥以赛促学、以评促建作用。

用好监督激励利器。区级联席会议每年开展社会救助绩效综合评估工作,通过考核“指挥棒”激励和提升全区救助服务能级。与区纪委监委联动,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工作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甘于奉献。

数字化改革赋能,推进精准高效救助服务“一网通”

健全两个平台。浦东新区依托全市社会救助“一网通办”平台,探索建立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平台,将分散在人社、医保、住建、教育、公安、残联等16个部门和单位的民生信息进行整合,已汇总68类标签、生成80余万条标签数据和2000万条业务数据,实现“一屏观救助”。依托“社区云”平台将“一网统管”延伸至基层终端的神经末梢,加强基层社会救助数据动态采集,实现“一网兜到底”。

探索一套标准。浦东新区探索建立困难群众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化体系,聚焦收入、健康、教育、就业、社会参与、儿童青少年6个维度,涵盖收入困境、居住困境、疾病困境、教育困境、社会参与困境等10项指标,综合评价服务对象的困难程度和救助需求。在镇街试点开展综合评估,筛选重度、中度和低度困境家庭,对低保家庭、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加强“救助会诊”。

畅通一套机制。加强困难群众需求综合评估标准化体系与浦东新区精准救助应用场景平台、“社区云”平台融合,开展“大数据”线上主动发现预警和社区救助顾问“铁脚板”线下排摸“百千万”行动,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实现精准发现、精准推送、精准服务。

社会化参与增效,扩大弱有众扶“朋友圈”

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力量加强统筹联动。浦东新区建立区域化爱心帮扶专业委员会,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类困难群众的走访调研,形成了助医、助学、助老、助生活等6类、15项需求清单,实现个性需求党员“微心愿”认领、共性需求项目化帮扶,带动引领各方力量主动参与社会救助帮扶,其中“爱心牛奶”“爱心鸡蛋”等项目持续开展6年,累计受益群众超30万人次。

坚持“社工+”,聚焦多元需求提升服务水平。浦东新区在社会救助领域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形成以社会融入为主的“新启程”项目、以心理健康为主的“心希望”项目、以阻断代际贫困提升能力为主的“家庭成长计划”项目等“成长系”救助服务项目,推动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2021年以来累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20余项、开展陪伴服务2万余人次,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坚持“慈善+”,汇聚公益力量加强救助供需衔接。浦东新区总结提炼连续开展20多年的“慈善公益联合捐”等经验,2023年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型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围绕精准实施援助型、陪伴型、成长型三类服务,搭建“一平台、两方式、三库”(一平台即慈善公益服务项目“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平台,两方式即“线上+线下”相结合,三库即困难群众需求库、救助帮扶项目库和社会力量资源库),助推救助帮扶需求与慈善公益资源供给的有效衔接。目前,各街镇聚焦医疗健康、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项目开展服务8600人次,25家基金会、80家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性团体)、50家企业提供救助帮扶,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上一篇: 灌南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太极拳展演活动
下一篇: 马群社区开展禁毒、反邪教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