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油坊村:拾起“老古董” “榨”出致富路

拾起“老古董”,打开致富路。一个偏远乡村,何以能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将村集体收入由2021年的10.6万元增至2023年的176余万元?日前,人民网安徽频道走进宿州市埇桥区时村镇油坊村,“解锁”这里和美乡村的“发展密码”。

油坊村地处埇桥区东北,距市区1个多小时车程。相传,清末,这里的一位张姓大户人家引进了两台土制榨油机,加工豆油等,油坊村因此得名。只是在时间的流逝中,古油坊停止生产,榨油机不再运转,农业种植与外出务工成了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村集体的收入也只能靠出租村里一所停办学校的场地。

改变源于2021年。当年,村两委班子换新,油坊村也迎来了一位致富带头人,44岁的夏浩杰当选村党总支书记。此前,他已在城里打拼了13年,事业有成。“个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回忆当初的选择,夏浩杰这样解释。

致富不能靠苦干,得有新思路。在外十多年经商的经历,给了夏浩杰灵感。“之前我去池州石台,看到那里依然在延续传统木榨工艺,就联想到我们油坊村的木榨油坊,觉得这是一个好路子。”

油坊村传统木榨油坊。油坊村供图

油坊村传统木榨油坊。油坊村供图

走进油坊村一座红砖瓦房,木榨的油香顿时扑面而来。“2022年,我们村从池州请人,重新安装好木榨机,还培训了四名榨油工匠。”3月20日,油坊村村委委员王浩朋告诉人民网安徽频道,他们选用的是当地黄菜籽,3斤菜籽才能出一斤油,虽然价格比市场上普通菜籽油贵了将近一倍,但刚投放到市场就供不应求。

榨油“榨”出致富新门路。夏浩杰带领村两委班子决定扩大生产。靠着镇上的振兴资金,油坊村改造废旧校舍,建起标准化厂房,成立了安徽昌隆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了油坊、石磨面粉厂、馒头工厂等产业设施,形成了集油品加工、面粉加工、馒头生产以及粮食收储、烘干、农业社会化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链。

“我们的面粉厂采用的是石磨低温低速研磨技术,在保证小麦微量元素和营养价值不丢失的同时,也留住了天然麦香味。”夏浩杰介绍,有了面粉,他们又开发出柴火灶馒头和石磨面粉等特色产品。“去年在安徽省供销大集上,我们带去了2万个柴火灶馒头,半天就卖完了。”

二产带动一产,从油菜籽到土榨油,再到成品油;从小麦到石磨面粉,再到柴火灶馒头,油坊村打通农业向工业的产业链,也解锁了一条富村之路。

“有了村办企业,我们村集体收入增加很快,2021年还是10.6万元,2022年就增加至60多万元,去年达到171万多元。两年增加了16倍。”夏浩杰表示,不只增加村集体收入,村办企业还带动了村民致富。“厂里的工人都是附近村民,仅工资收入平均每人每月就能多三四千元。”另外,村集体还给全村1200多户村民分红。

“从没想到村集体还能给俺分红,村两委班子带了好头。”油坊村一位村民笑言,看到村里的新变化,他们致富的信心也更足。

油坊村产的石磨面粉。人民网 陶伟摄

油坊村产的石磨面粉。人民网 陶伟摄

“今年,我们镇在油坊村启动和美乡村建设,首批拆迁3个自然庄,重新规划了130亩宅基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中心村,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时村镇的桂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镇里将统一规划,帮助油坊村打造“十里桃花”和“油菜花海”旅游项目,创建网红打卡景点。同时,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发展优势,将农户的闲置土地集中流转、整合、统一管理,由合作社进行规模经营。

走深走实三产融合路,油坊村的和美乡村画卷也将绘得更美,更长。

上一篇: 如何为乡村文化振兴夯基赋能
下一篇: 职教融农旅 文盛促业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