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润里厍 共同缔造”
里厍社区社工室案例分享
一、案例背景
里厍社区组建于2002年4月,位于繁华的城市中心,东起北后街,西至亭林路,南临前进西路,北至致塘河,区域总面积0.15平方公里。辖区共有68幢住宅楼,常住户1831户,常住人口约4032人。里厍社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原为古代昆山县衙的所在地,前为府衙,后为官吏的住所,古称吏舍,建国后改成谐音“里厍”。周边街区沿线蕴藏有丰富的人文故事与历史建筑遗存。
社区内居民文化水平较高,居民对于日常文化生活建设与文化社区建设等工作开展有较高的支持、包容度,对于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参与度较高。
社区在社工室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正在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对于居民与旧改工作之间的协调也需要社工室作为第三方进行介入。因此里厍社区社工室围绕“文润里厍 共同缔造”这一主线开展相关活动。
二、介入思路和策略
1、介入思路:
本项目以地区发展模式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运用专业手段引导居民在内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培育社区居民自治组织,通过居民参与提升社区公共意识,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保留城市文脉,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介入策略:
整合社区资源:梳理社区原有资源,运用参与式调研的方法,组织社区骨干、社工、社区居民共同参与调研,有效掌握社区内其他可利用资源、周边社会资源,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的社区,对社区公共设施、资源、场地进行标记,通过讨论,达成共识,绘制资源地图。
以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契机,引导社区居民、社区自组织共同关注这一公共事件,参与旧改过程中的安全维护、工人慰问等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公共意识。
加强多方联络: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收集居民意见。同时对接利益相关方社区居委会,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同时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提升自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意识,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携手缔造美好幸福社区。
打造特色服务内容:结合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底蕴,挖掘特色街巷文化、历史名人、乡贤故事等内容,同时采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在里厍生活、成长的故事,编写里厍社区故事集,将古代传说典故与现代的里厍结合,以古喻今,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凝聚力。
团队能力建设:依托周边人文历史资源,组织社区文保队,定期开展古建筑保护巡逻,保护里厍社区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创新传承形式,拓展展示平台,为文化保育不断注入活力源泉。
共庆传统节气庆典:开展传统美食制作、手工制作(如剪纸、拓印、糖画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使更多社区居民参与到此类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
因此社工室围绕社区基本情况,开展相关活动,前期围绕社区老旧小区改造,联合社区、社区改造办公室、社区加梯办公室、社区居民、社区志愿者开展关爱旧改工人活动。中期围绕改造后的社区场地使用开展相关活动,环境美化、基础场地使用等。后期结合社区改造后的场地开展睦邻友好、公益便民、特色服务等活动,打造美好社区生活氛围。
三、服务成效
里厍社区社工室通过前期规划与筹备,收集多方意见,开展多样化社区服务:
1. 围绕节日节气开展相睦邻友好(美食、手工等)活动,加强社区居民邻里之间联系与交流;
2. 联合共建单位,开展丰富多样化的便民活动,提升居民生活便利;
3. 通过议事会与社区自组织深入交流,介入社区原有4个自组织,了解问题与需求,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并规范活动开展;
4. 联络社区原有志愿者,为志愿者登记造册、设立档案,明确志愿活动开展规则,规范场地使用;
5. 依托社区场地支持,社工室在社区范围内联系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等,社区外联系多家共建单位,“五社联动”开展以上各类活动,共同缔造友好生活社区。
四、案例总结
里厍社区社工室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满足社区居民基本需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活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社工室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有效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形成多方协同的支持网络,促进资源共享与创新发展。
最重要的是,社工室通过挖掘社区特色文化脉络,采访社区居民领袖,将古代传说典故与现代的里厍结合,以古喻今,梳理脉络,制作社区文化集锦,提升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自豪感、归属认同感,增强社区文化凝聚力。
项目的开展,满足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幸福荣誉感。社工室通过在社区文化建设、居民日常生活两方面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带动更多社区居民、共建单位参与到共同建设社区美好生活环境中,推动社区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