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实践目的
本次实践旨在深入探讨村改居社区中农民“上楼”对于村民生活的具体影响,并同步评估这一转变过程中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通过“村改居”的方式实现向城市社区的转变,农民上楼成为这一过程中的显著标志,而本次调研的地点便是河南省鹤壁市首个多村合并、集中居住的新农村社区。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尝试更深入了解这一居住格局与形态的变化对于当地村民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的深刻调整。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达到以下目的:
评估农民上楼后的生活影响:考察农民上楼后居住条件、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化,评估上楼行为对农民个体及家庭福祉的实际影响。
分析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全面调研村改居社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包括交通、教育、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布局、服务水平及存在的问题。
探讨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上楼的互动关系: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影响农民上楼的意愿与决策,以及上楼后居民对基础设施需求的变化,进而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策略建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为理解村改居社区中农民上楼现象及其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联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洞见,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支持。
实践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在实践调查的前期,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关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的构建,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村改居、农民上楼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文献,了解了相关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构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明确研究目的、内容、方法及预期成果。接着小组成员便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计划,包括调研地点选择(河南省鹤壁市首个多村合并、集中居住的新农村社区)、调研对象确定(上楼农民、社区管理者、相关政府部门等)、调研工具设计(问卷、访谈提纲、观察记录表等)。与此同时,成员还确定了调研时间表,确保一个月内的调研活动有序进行。
二、实地调研阶段
调研过程中,小组成员制定了调查问卷,针对上楼已经搬迁的农民发放问卷,收集关于居住条件、生活质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数据。与此同时,小组成员还对社区管理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及部分上楼农民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农民上楼现象的看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经过自己的现场观察,实地走访了社区及周边区域,尝试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村改居之后阳光社区附近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使用情况。
三、资料整理与综合分析
小组成员对于访谈记录和观察笔记进行归纳整理,提取关键信息和主题,进行质性分析。结合量化分析和质性分析的结果,全面评估农民上楼后的生活影响,分析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成果与结论
(一)农民上楼后的生活影响
居住条件变化:鹤壁市淇县阳光社区见证了村民们居住环境的蜕变。昔日简陋的土房与平房,已被宽敞明亮的现代化住宅所取代,户型多样,从温馨的90平方米小家到宽敞的150平方米居所,满足了不同家庭的需求。社区内,地下室与停车位的贴心配备,加之全免的物业费用(由街道统一承担),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居住体验与便利性,让“家”的温馨与城市的便捷完美融合。
生活质量评估:上楼后的生活,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精神文化的丰富。社区内,两个宽敞明亮的广场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新天地,各式健身器材鼓励着每一位居民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娱活动的现代化,让村民们的日常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傍晚的广场舞,还是午后的扑克棋牌都洋溢着欢声笑语,构建了和谐美好的社区氛围。
社会关系调整:上楼并未削弱村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反而激发了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昔日的乡贤们担任楼栋长、网格员等职务,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邻里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从清晨亭下的闲聊到夜晚广场上的共舞,这些日常点滴,编织着属于村改居社区的温情画面。
(二)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交通设施:阳光社区地处鹤壁市淇县核心区域,周边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形成了便捷的“15分钟交通圈”。无论是日常出行还是紧急通勤,居民都能轻松抵达目的地,享受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教育配套:社区周边教育资源丰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从家门口的幼儿园,到步行可达的小学、中学,每一所学校都在村改居之后经历了一定的翻修与扩建。小学内设施完善,食堂的设立让家长更加放心;中学则集食堂、宿舍于一体,为住校生提供了温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样的教育布局,不仅满足了社区内适龄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需求,更促进了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15分钟生活圈”构建:阳光社区以其完善的配套设施,成功打造了“15分钟生活圈”。在这个圈内,居民可以享受到购物、餐饮、医疗、文体等多元化服务。无论是日常采购还是休闲娱乐,只需步行或骑行片刻,即可满足所有生活需求。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不仅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进一步推动了社区的和谐与发展。
阳光社区15分钟生活圈
(三)居民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及满足程度
在阳光社区,居民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与期待得到了高度重视与积极响应。通过深入调研与广泛收集意见,社区管理者精准把握了居民的核心诉求,并努力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提升。在100份问卷调查中,有80%左右的居民表示,对当前的生活满意度呈现高或者较高的满意态度。
个人实践心得体会
在本次实践后,我对本次调研进行了反思。在实践之前,我通过学习和研究对相关领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然而真正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我才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鸿沟,这让我意识到在实际的调研中,我们更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灵活有效地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虽然我与其他两位队员研究的主题有所不同,但是我们互帮互助、集思广益进行了优势互补,共同克服了调研中遇到的一些挫折与困难。未来我将更注重提升自己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到团队的活动当中,与团队的成员们共同成长。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周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