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海丝寻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厦门市同安区,拜访区级非遗项目传承人陈建民,通过实地调研与口述记录,挖掘闽南传统舟船技艺背后的文化密码,探寻船模制作技艺。
(陈建民手工制作船模照片)
陈建民向实践队员们讲述自身从传统造船转行做船模的经历,分享船模制作背后的故事,从选材、设计到雕刻、组装,每一步都蕴含着匠心。团队成员围绕在陈老师身旁,听他讲述“水密隔舱”这一国家级非遗技术的奥秘:“老祖宗用樟木和桐油灰填缝,即使船舱局部破损,整船仍能安然航行。”
(陈建民与实践队员分享经历)
实践过程中,陈建民示范船模制作关键步骤,手持工具精准切割、打磨木料,动作娴熟。团队成员在一旁认真观摩,随后在指导下尝试操作,亲身感受船模制作,在实践中体悟工匠精神。
(实践队员动手实操)
交流环节,陈建民翻开旧图纸,为队员们讲解船模设计原理与传统造船智慧,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提问,围绕船模工艺创新、海丝文化传承展开探讨,思维碰撞间,加深对非遗传承与海洋文化融合的理解。
(陈建民为实践队员讲解船模设计智慧)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海丝寻舟”实践队以船模为媒,搭建起青春与非遗对话的桥梁。队员们表示,将把实践所学转化为传承动力,讲好船模故事,让海丝文化在青春接力中绽放新光彩,助力非遗技艺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实践队与陈建民等合照)
文字:欧莉雅 陈咏鑫
图片:“海丝寻舟”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