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寻访红色足迹:在横山起义陈列馆感悟革命精神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25年7月11日,西安培华学院星火文兴队一行人走进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通过参观史料展陈、聆听革命故事等活动,在这片镌刻着奋斗与牺牲的土地上,与70余年前的起义先烈展开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这场三下乡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刻感悟到横山起义中“信念、团结、担当”的精神内核,更激发了他们将青春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坐落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波罗古堡内,这里曾是1946年横山起义的核心据点。横山起义作为解放战争初期陕西地区规模宏大的反蒋武装起义,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创造了关键条件,在革命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参观旨在让大家铭记历史,感受红色文化。

观展寻迹:从史料中看见青春力量

图为参观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第一展厅。任怡婷供图

当星火文兴队一行人走进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褪色的军装照片在讲解员的讲述中,成为诠释革命青春的独特标识。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和平协定,调集重兵包围陕甘宁边区。横山作为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门户,成为敌我争夺的战略要地。33岁的习仲勋同志临危受命,以西北局书记身份主导横山起义,策反工作。面对国民党军的严密布防,他带领年轻的地下工作者乔装商贩、教师,深入敌营建立联络网。这份果敢与智慧,展现出青年革命者“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同时,时任国民党陕北保安指挥部副指挥官的胡景铎,32岁便看清时局,毅然响应中共号召。起义前夕,他在指挥部内秘密串联进步军官,用“为百姓谋出路”的信念凝聚人心。起义当日,他率部浴血奋战,以青年将领的锐气撕开国民党军防线,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赢得战略先机。这些细节里,藏着青年改变时代的勇气与魄力。

对团队成员们而言,这段历史恰似一面镜子。习仲勋,胡景铎等同志用行动证明了,青春的无畏与担当从未褪色,这份精神正激励着新时代青年为理想拼搏奋斗,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

实景体验:身临其境感受横山精神

图为参观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第三展厅。周欣怡供图

当按下按钮,高清屏幕亮起的瞬间,1946年横山起义的烽火岁月如潮水般涌来。对于现场参观的团队成员们而言,这是一种直观 “穿越”历史的方式,让他们在一帧帧画面中触摸那段滚烫的革命征程。起义爆发初期,敌我力量悬殊,环境极端恶劣。面对敌人的“清剿”与诱降,起义将士始终坚守初心,以“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可灭”的精神,在荒漠与山岭间辗转作战。这种坚定的信念,正是横山起义精神的核心,对团队成员而言,启示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理想与信念始终是指引前行的灯塔。在学习与生活中,难免遭遇困境与挑战,正如起义将士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唯有坚守初心、永不言弃,才能突破重重阻碍。同时,这种精神也呼唤着青年一代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发展,无论是乡村振兴、基层服务,还是科技创新,都应以赤诚之心担当社会责任,传承先辈们“为理想赴汤蹈火”的勇气,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青春行动:让横山精神融入日常

图为参观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第三展厅。任怡婷供图

参观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的尾声,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这段沉重的历史,那些为革命不断奋斗的英雄,也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横山起义不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堂关于信仰、勇气与牺牲的生动课程。它启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应铭记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深刻内涵,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实干担当的力量,在各自岗位上发扬攻坚克难的革命传统,以持续奋斗,开创美好未来。

此次三下乡参观横山起义历史陈列馆的活动,让团队成员们的思想受到了深刻的洗礼。他们真切感受到信仰和奋斗的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明确了传承红色基因的目标,决心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通讯员 周雪柔 任怡婷)

上一篇:“比”出新风貌!“流动红旗”激活蓼兰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下一篇:西安工程大学“星火研途”:湘土传薪火,井冈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