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7月1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从化鱼灯跃入数字世界 · 百千万工程里的非遗 “复刻” 新篇

 

7月11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穗星火实践队(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赴广州市从化区流溪中学实验小学非遗鲤鱼灯道具制作室,开展‘非遗数字复刻’专项行动,以三维扫描技术对省级非遗——从化水族舞五大核心道具,进行1:1数字孪生,探索‘非遗+科技’的传承新路径。

 

图:实践队在流溪中学实验小学非遗鲤鱼灯道具制作室合影

 

非遗瑰宝:从化水族舞与道具

从化水族舞,原名舞鲤鱼、鲤鱼舞、鱼灯舞,2022 年列入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发源于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龙桥村草堂社,迄今两百余载。

舞蹈以“鱼跃龙门”为核心叙事,所用道具有:鲤鱼灯、鳌鱼灯、虾灯、蟹灯与龙珠”。道具以毛竹篾骨、宣纸(今改防水布)裱糊,矿物颜料手绘鳞纹,内置 LED 冷光源,全套 72 道工序、7 天手工方能完成。

它们既是舞台视觉焦点,也承载着“鱼游丰年、鳌吐甘霖”的农耕祈愿。如今,仅存少数能独立扎作全套的老艺人,平均年龄较高,道具技艺濒危。此次青穗星火“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以数字复刻为“水族舞道具”建立永久基因库,让百年灯彩继续照亮未来。

图:水族舞道具鳌鱼灯

当水族舞道具鱼上数字复刻:传统技艺的数字新生

1.什么是数字复刻?

简单来说,数字复刻是运用三维扫描、建模、渲染等数字技术,对实体物品进行 1:1 的虚拟还原。它并非简单的 “拍照存档”,而是通过专业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建模和优化,最终生成一个与原始实体在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高度一致的数字化立体模型。

就像给非遗文物打造一个 “数字孪生体”,既保留了原物的所有细节,又突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让传统技艺以更灵活的方式被看见、被传播、被传承。

 

2.数字复刻过程:

 

数据采集:精准捕捉道具细节

用三维扫描等技术,对水族舞的鲤鱼灯、鳌鱼、虾、蟹、龙珠等道具进行全方位扫描,精准采集鱼鳞纹路、色彩层次等数据,留存道具每一处细节。

 

 

图:实践队员们在对道具进行扫描

 

 

模型构建:还原并赋予动态

采集到的数据导入专业软件后,进行处理与建模。实践队员们依据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并添加纹理映射。最终,这些模型从最初以图片为主的平面化,到以三维复刻为主的立体化。通过数字化手段,让非遗“活”起来。

 

 

图:实践队员在构建三维模型

 

虚拟展示:

 

 

图:水族舞道具鳌鱼灯三维复刻虚拟展示

 

数字复刻照前路:非遗创新传承谱新篇

这场数字复刻行动,为从化水族舞的传承打开了全新维度。三维扫描留存的不仅是鲤鱼灯的鳞纹、鳌鱼灯的色彩......更是将传统技艺从物理载体的局限中解放出来,让非遗挣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这既是对传统的精准守护,更是“非遗+科技”模式的生动实践。

未来,青穗星火实践队将持续深化数字复刻成果,让水族舞的“鱼跃龙门”意象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彩。在“百千万工程”的脉络中,以科技为笔,书写非遗活态传承的新答卷,让百年灯彩在创新土壤里,照亮更长远的文化振兴之路。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穗星火实践队:温再君

上一篇:志愿暖行传善意,爱心奉献显担当
下一篇:艾草蜜柚映红心,脚步丈量振兴路——江西科技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