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5月17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教育专家研讨寻找破解乡村教育问题的路径

教育专家研讨寻找破解乡村教育问题的路径

 

     “农村教育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我们不能够就教育谈教育。”3月13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在该研究院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的中国乡村教育振兴研讨会上表示,应把乡村教育放在振兴乡村文化、乡村社会这一事业中,寻找破解乡村教育问题的路径。

  杨东平强调,面向农村学生的素质教育应“为生活而教”,教学也应“以学生为本,以乡土为根”,“把课本知识和乡土文化融入其中,植根乡土的教育、有根的教育、有机的教育、绿色的教育”。

     但现实中,乡村教育与乡土文化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裂痕。这会体现在学生身上,如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映泉在研讨会上介绍,“调研显示,有些乡村孩子不知道自己所在城市历史的名人,对自己家乡的文化知之甚少。他们都是‘做题家’,并没有对乡土重要性的认识和他们的根在哪里的认识”。

  同时,这也体现在乡村教师的身上。在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副院长高小强看来,与乡土文化的割裂已成为当下部分乡村教师的最大问题,“老师从小到大接受的是城市化的教育,从文化上已经脱离了我们的根”。

  此外,高小强认为,乡村教育中的不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几堵墙”,比如学校和学生之间竖起的“墙”、乡村中不同部门间的割裂,“大家都在发力,都在支持乡村的发展,但是最终没有实现1+1大于2的情况”。

  “每个人都需要归属感,有归属感才有安全感,而这种归属感基于对家乡的环境、文化的认同,没有文化的融合就好像缺了一种东西,空落落的。”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校长张平原认为,乡村教育应当做有根的乡村教育,比如开展乡土化的探究式课程,增加学生对乡村、村民、大自然的接触等,建立情感连接。

  如何让乡村教育扎根乡土?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专委会理事长汤勇认为要转变教育观念,“实际上,乡村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城市教育现在有的东西,乡村教育也有,城市教育没有的,乡村教育有,比如纯朴的乡风民风、丰富的乡村文化民俗活动等,这些完全可以进课堂、进校园、进课程”。

  “乡村教育一定要利用好乡村教育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传承乡村文明和乡村文化,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记住乡音、乡愁,今后能够在他的心中够澎湃着乡情。”汤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任春荣也认为,一方面,在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下,学校可以利用本地的内容实现课程的本地化;另一方面,也应考虑让让农村学校的校长、老师在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好服务学生成长。

  从乡村教师角度来看,高小强建议:一是老师应和学生在一起,而非“一下课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二是以平等的姿态和村民们在一起,三是以协作的姿态和大众在一起。他发现,很多优秀的乡村校长、老师有个共同点,即除了自身的职责外,也会承担起一些课堂之外的其他责任,让教育和周边环境连接在一起。

  目前,北京怀柔区九渡河小学已开始把一些理念转变为实践,比如利用校外的山地蔬菜种植园,与当地农家院相结合,开展蔬菜种植、山村的非遗文化课、爬山等课程,在周围的招生片区对口的6个村张贴“广告”召集村民加入到校外指导教师库中等。在该校校长于海龙看来,“农村的孩子就应该有农村孩子的样子,但是现在农村孩子逐渐失去了农村孩子很多的优势,我们就挖掘让农村孩子恢复应该有的样子,恢复他的优势”。

  “在城镇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的乡村正在经历转型。我相信传统的乡村文化不会完全消失,它们会部分地转化为新的乡村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让乡村教育扎根乡土,与乡土文化相互结合,我们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认为,现在很多乡村学校都在开展相关的创新实践,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推广,不同的乡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借鉴,这也是举办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 让学生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潍坊市坊子区以体验式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纪实
下一篇: 小学生体测不合格不给毕业证背后的“四年级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