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3月29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梦想客厅”公共空间自治新模式

苏庙社区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城郊结合部,居惠山区钱桥街道中心位置。多年来,在服务居民的过程中,社区将多处的物业配套用房作为居民的活动中心,用来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居民的生活。但是,在运转的过程中社区发现,这些活动中心无论是在活动开展,还是运营管理,又或是居民参与方面均存在着问题——有空间无活动,活动开展频率不足,活动质量无法保障;有活动无居民,居民参与度不高,活动吸引力不足,热心居民优势无法发挥;有心力无人力,社区工作人员精力有限,有心想要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却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无暇顾及空间的运营管理,最终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为了更好地让社区的公共空间“活”起来,居民的参与“动”起来,社区的压力“小”起来,苏庙社区在2019年3月,将原有的公共空间进行装修改造,取名“梦想客厅”。希望以居民“客厅做客”“客厅对话”“客厅约定”“客厅管理”等多种方式,引导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开启社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自治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一份来自“梦想客厅”的邀请函

2019年初,社区书记向居民发出了“一份来自‘梦想客厅’的邀请函”,邀请居民到社区的“客厅”来坐一坐、聊一聊、说一说。通过“客厅对话”,了解居民的需求,以此拉开了“梦想客厅”的运营序幕。

在“梦想客厅”运行的过程中,苏庙社区探索实践出了一条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3+3+1”自治管理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苏庙模式”。“3+3+1”,第一个“3”是指“梦想客厅”的三维向度,指通过社区公共空间的开拓,重建了公共生活,基本完成了由趣缘性公共空间到公益性公共空间,再到协商性公共空间的三个向度的转变;另一个“3”是指“梦想客厅”的三大功能——居民参与社区实践中心、民生服务供给中心、资源整合交流中心;“1”是指居民自主运营管理的一个机制,通过这个机制将三维向度和三大功能有机连接,实现居民自治。

三维向度

三维向度,主要是社区公共空间塑造的再组织化过程。在空间运营的一开始,从兴趣爱好入手,将“梦想客厅”的部分空间免费开放给书画、朗诵、瑜伽等居民自组织。2019年居民自发组织开展的书画、瑜伽、朗诵等活动近百场。他们在“梦想客厅”这一公共空间交往互动,很多活动积淀成为社区文化和居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使趣缘性公共空间得以拓展。

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社区发现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公共空间管理中来,公共空间实现了从由社区主导向由居民承担运营管理转变。社区居民组成了“梦想客厅”志愿者队伍,每周一到周六,由居民自发组织轮流值班,负责公共空间的管理。退休老教师免费为社区儿童开展钢笔字培训课程,社区的孩子们主动来维护清洁,很多社区的大学生们选择“梦想客厅”开展社会实践,在居民身体力行的志愿服务和情感投入中,社区真切地感受到居民观念的转变,这时候公共空间不再是一个人的事,不再是一群人的事,而是居民共同的家。公益精神的延续,使“梦想客厅”实现了从趣缘性公共空间到公益性公共空间的提升。

在民主议事会的正常运作下,社区居民在“梦想客厅”内就社区的公共事务展开讨论,通过理性协商,进而达成公共意见和行动共识,各类难题得以化解,居民的民主协商能力得以提升,协商性公共空间得以塑造。

“梦想客厅”这一公共空间,实现了三个向度的转变,社区居民从一开始单纯的强身健体、自我娱乐,发展为互助助他的公益精神,并最终共同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协商议事之中,居民的社区认同感不断提升,社区活力和自治动力进一步盘活。

三大功能

“梦想客厅”三大功能中的第一大功能,是公共空间成为了居民参与社区实践中心。一方面,自组织活动有序开展。社区组织了社区原有的自组织、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开展座谈,根据组织的自身发展,结合空间运营现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共同商定社区采购服务的活动内容及服务方式。同时鼓励自组织的孵化和培育,支持他们在“梦想客厅”认领功能区,积极开展“客厅”活动。2019 年,社区的自组织从原来的4个扩展到7 个,居民们自发组织、自我管理,开展了如瑜伽、书画、朗诵、歌唱等居民活动近百场。另一方面,居民议事会如火如荼。居民议事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讨论居民关心的话题,2019年共协商解决了如“小区外围道路上下学期间的停车问题”“社区公共广场使用管理”“孤寡独居老人的定期上门探望服务”等6个议题,使民主议事和民主协商成为常态,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第二大功能是公共空间成为了民生服务供给中心。通过年初“梦想客厅”邀约居民访谈之后,社区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对于一些自组织无法实现的活动需求,社区通过聘请专业社会组织的方式,为居民开展各类服务。2019年,社区共出资30余万元购买服务项目,联合5家社会组织为居民活动提供场所、服务和支持,针对青少年、青年、老年等不同群体开展各类活动160多场,有两周一次的青少年素养课程,有户外拓展、亲子插秧、亲子午餐、家长沙龙等拓展项目,有端午节居民茶话会、重阳节品重阳糕等为老服务项目。

第三大功能是公共空间成为了资源整合交流中心,“梦想客厅”运营活动开展后,通过“客厅”资源整合,各类资源得以入驻,成为了社区资源整合的交流中心。2019年共落地市级公益创投项目1个、基金会项目

2个,创投“遇见微光”项目、耘林乐老基金会“空巢老人心理关爱”项目、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正面管教家长成长工作坊”项目。在腾讯99公益日活动期间,社区举办九九公益筹款晚会,号召居民在享受社区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以公益精神回馈其它有需要的人。期间,共有506位居民通过晚会、活动、网络上线项目等渠道参与捐款,共募得公益资金14567元。

一个机制

一个机制指的是居民自主运营管理的机制。与其他公共空间不同的是,“梦想客厅”由居民自主开展运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运作。从2019年6月1日开始,每周一到周六,上午9点到11点,下午1点半到3 点半,都有居民志愿者轮流值班,自由换班,形成了居民自主管理的“客厅约定”。为了规范管理,居民们推选成立了居民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场地管理、宣传、财务等都由专人负责,极大地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

成效与反响

回顾“梦想客厅”计划,项目的运行为居民们提供了活动、交往、参与的平台,使社区治理更加有序,成效显著。

从居民层面来说,首先居民自组织活动有序开展,从原先的一年60场左右上升到260场,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生活;其次,居民定期的民主协商和议事会,全年共开展议题性讨论8次,120余人参与,6个难题得以协商解决,让居民的诉求得以表达和实现;最后,社区搭建公共空间平台,居民主导“客厅”运营,居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区事务,促进了社区活力和自治动力,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公共精神。

从社区层面来说,更多的资源链接和项目入驻。3个项目落地社区,吸纳资金20 万元,服务200余人。居民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管理,也减轻了社区供给服务的压力和负担,妥善解决了社区人员不够、经费不足等矛盾。通过这项举措,社区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扩大,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心,2019年共接待了200多人次的参访,近20 次媒体报道。

苏庙社区“梦想客厅”自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3+3+1”自治模式,为居民提供了交往和支持网络,为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平台和契机,对于重建公共生活,培育社区公共性,推动敦亲睦邻的社区共同体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苏庙社区供稿)

上一篇: 全域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下一篇: 内培外引 双核多方 ——以新安街道“双导师”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