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9月05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安徽财经大学实践队走进淮北市文化馆:探非遗数字化传承,品中华礼学魅力

为深入挖掘地方非遗文化内涵,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践路径,近日,安徽财经大学社会实践队走进淮北市文化馆,围绕 “非遗传承与数字化创新” 主题开展调研活动,通过深度交流与沉浸式体验,解锁淮北文化传承的新图景。

实践队抵达后,首先与淮北市文化馆非遗部盖勇主任展开专题交流。盖主任结合淮北本地文化特色,从 “口子窖酒酿造技艺”“淮北泥塑” 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入手,详细介绍了淮北非遗的丰富内涵 —— 既有农耕文明的厚重底蕴,也有手工业技艺的精巧传承,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交流重点聚焦文化馆的数字化实践:为突破传统传播局限,馆方已搭建线上非遗资源库,将 20 余项非遗技艺的工艺流程、传承人访谈制成高清视频;开发 “云游文化馆” 小程序,实现非遗展品 3D 线上观赏;同时尝试用 VR 技术还原 “淮北梆子戏” 舞台场景,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数字化虽拓宽了传播渠道,但也面临挑战。” 盖主任坦言,部分非遗技艺(如泥塑的手工肌理)难以通过数字技术完全还原,且基层文化馆技术运维人才不足、设备更新资金有限,导致部分数字化项目推进缓慢。针对未来规划,他表示将联合本地高校优化线上平台,增加 “非遗直播教学” 模块,让更多人能远程学习非遗技艺。

交流结束后,在盖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参与了馆内特色非遗体验活动 —— 非遗射箭课。从握弓姿势、搭箭技巧,到遵循 “射礼” 中的礼仪规范(如站姿端正、神情专注),队员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基础动作。“射箭不仅是技能,更藏着中华礼学‘正心、修身’的文化内涵。” 老师的讲解让队员们意识到,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文化的传递。当箭矢精准命中靶心时,队员们不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更对 “非遗活态传承” 有了更深理解。

此次活动意义深远:队员们既摸清了基层文化馆数字化传承的实践经验与痛点,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 “淮北样本”;非遗射箭课则让大家从 “旁观者” 变为 “参与者”,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践队队长表示,后续将整理调研数据,形成《淮北市非遗数字化传承建议报告》,为文化馆优化实践提供参考。

“文化传承既要扎根内涵,也要善用技术。” 队员们在实践心得中写道。这次调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唯有将传统内涵与现代技术、沉浸式体验相结合,才能让淮北记忆及更多文化遗产摆脱 “小众” 标签,在新时代焕发持久生机。

上一篇:安徽财经大学实践队赴蚌埠冯嘴村:探花鼓灯非遗魅力,助乡村振兴焕文化活力
下一篇:安徽财经大学“寻花鼓,承古韵,传薪火,兴非遗”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探究传承新路径